越剧起源地到底是哪里,如果知道,能有关资料证明下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4:00:04

浙江嵊县

鄙视复制粘贴

浙江嵊州 我是越迷

确切的说是浙江嵊县

3月27日是越剧百年诞辰,越剧发源地浙江嵊州东王村又开始忙碌起来:与上海同步的纪念越剧百年电视直播,越剧百年诞辰庆典大会,迎接来自四方的越剧名家和越剧爱好者,东王村需尽东道主之责。

20日,记者走进了东王村,倾听村民们带着越腔越调的叙述,翻看那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与东道主一起解读越剧的前生今世。

稻桶舞台成文物

东王村香火堂前,摆放着几只旧稻桶。它们是百年越剧的见证。1906年清明前夕,就是在这香火堂前,民间艺人们用4只稻桶垫底,再铺上门板,做成了越剧史上第一个戏曲舞台。唱了几十年的“落地唱书”在这稻桶舞台上升华成“戏”,东王村也因此成了越剧的诞生地。

一位哼着越剧小调的老人向记者叙述了他爷爷说给他听的故事。1906年春节,东王村的李世泉、李茂正兄弟两人与钱景松、高炳火、袁福生等人到外地唱书。有听众建议,放下“三跳板”,搬开“走台桌”,像演戏那样试试看。艺人们经过商量,决定在村里的武状元程秀锋家试演。结果,那次演出笑话百出。演出的剧目是《十件头》。演员们没穿戏装,也没有化妆,脱离了老程式,台步走不开,动作做不出,还抢着说白。虽然好笑,但艺人的身手得以解放,在台上很活跃,赢得了观众的叫好声。

1906年清明节前夕,李世泉邀集高炳火、钱景松等艺人,经过精心准备,于农历三月初三在东王村香火堂前用四只稻桶垫底,再铺上门板,做成了越剧史上第一个戏曲舞台,正式演出。

走进香火堂,一位村姑带着我们解读越剧。她告诉我们,陈列柜里展示的是“小歌班”用过的道具和化妆用品。这演出的服装,还是“戏子”们用大布衫和竹布花裙改制的,看上去远没有今天的戏服那般考究和精致,但依旧显示“才子佳人”的风韵。

百年风雨东王村

在东王村几幢老房子边,我们看到了“保护文物”的宣传标语。循着悠扬的越剧曲段,我们找到了一块空地,看见一群村民正聚在一起唱越剧。几件乐器,两位“演员”,吹拉弹唱,有板有眼。记者没有看到稻桶舞台,那是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