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 难一 一文如何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2:33:28
从“历山之农...”到“未可与为政也“ Thanks

对Tanworld说:呵呵,我想要得正好是下面几段的翻译。

对帅帅的老木匠说:韩非子以“难”命名的共4篇,说难 和 难一 是不一样的,不过谢谢你的回答。

有人说:雍季的回答没有针对文公的提问。凡是回答问题,要根据问题的大小缓急而作相应的回答。提的问题博大,却用狭小事理去回答,明君是不能接受的。现在文公问的是“以少敌众”,回答却是“以后一定不再上当”,这不是针对问题作出的回答。再说,文公也不懂得权宜之计,又不懂得长远利益。打仗如果取胜,就会国家安全,君位稳定,兵力强盛,威势确立,即使以后能出现同样情况,也不会比这次胜利获益更大的了,还担心什么长远利益不来呢?打仗如果不胜,就会国家危亡,兵力削弱,君主身死名灭,想免除眼前的灾难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去等待长远利益呢?期待长远利益,在于今日战胜敌军;今日的胜利,在于对敌人使用欺诈手段;欺诈敌人,不过是为了长远利益罢了。所以说,雍季的回答没有针对文公的提问。再说文公又没有理解舅犯的话。舅犯所说“不嫌欺诈多”的话,不是指欺诈民众,而是指欺诈敌人。敌人,是要讨伐的国家,以后即使不再上当,又有什么损害呢?文公之所以先赏雍季,是因为他有功吗?然而用来战胜楚国打败楚军的,却是舅犯的计谋。是因为雍季说得好吗?然而雍季说“以后不再上当”,这表明他并没有讲出什么正确意见。舅犯则已经兼有功劳和正确的意见。舅犯说:“讲究礼仪的君子,不嫌忠信多。”忠诚,是用来爱护下属的;信义,是用来不欺骗民众的。已经注意到既爱护下属又不欺骗民众,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话呢?但他之所以一定主张采用欺诈手段,因为这是战争计谋。舅犯前有正确的言论,后有战胜的功劳,结果,舅犯兼有二功却排在雍季后面,雍季没有一点功劳却排在前面受赏。“文公称霸不也是很应该的吗?”正表明孔子是不懂得正确行赏的。

<韩非子·说难>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
‘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
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
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
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
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故绕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
于秦也。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