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有关单克隆抗体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9:14:04
在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实验中,大致过程是将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然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得能够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然后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并进行两次筛选。

问题1:能够产生抗体的不就应该是效应B细胞了吗?为什么书上说是B淋巴细胞?
问题2:在进行第2次筛选的时候,目的是为了从中筛选出能够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可为什么要进行这步?难道用这种抗原刺激产生的B淋巴细胞不是单一的吗?是不是因为小鼠体内以前就有别的B淋巴细胞?

请不知道的不要乱答,谢谢。。。

1.这个B淋巴细胞就是效应B细胞,书上不是加了限定词么“能产生抗体的”
2.LZ要明确一点,不是只要是融合的细胞,它就一定能表达,可能会因为诸多因素使得融合细胞不能分泌抗体,这是个复杂的过程。所以这一步是确定融合细胞能够表达(即分泌抗体),才能投入使用。

像基因工程的最后一步,不就是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么,作用是相同的。

能够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这三个词意思一样。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但是记忆细胞能够分化出浆细胞

两次筛选是因为……之前用浆细胞与癌细胞融合,假设浆细胞=A,癌细胞=B
那么细胞融合之后,有可能产生AA,AB,BB三种细胞,也有可能残留一些没有融合的细胞。其中只有AB才是所需的,其他细胞都要筛掉

1、你是江苏的吧,我们老师说这是因为新教材的缘故,可能有些错误。你说的“效应B细胞”书上也没出现过(至少我们那时候,08年,书上面是没有的),只有“浆细胞”
2、第一次筛选,是筛选出“骨髓瘤细胞”。因为细胞融合的时候是随机的,可能是浆细胞和浆细胞融合,也可能是骨髓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还可能是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
第二次筛选是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

B淋巴细胞就是效应B细胞,注意限定词是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骨髓瘤细胞

先用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然后在培养,这个过程如果是用效应B细胞就已经开始产生抗体了,不能在扩大培养了
不是因为产生的抗体不单一,而是因为有的没有接受抗原的刺激,不能产生所需要的抗体。

1.记忆B细胞也能产生抗体
2.不是只含有融合的细胞,还有单独的能够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需要筛选出能够产生抗体的无限增值的融合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