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民族为什么占领了东亚面积农耕土地后就“不思进取”了?而不向中亚、南亚发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0:21:46

第一:农耕足以养活现有人口,没有向外扩张的动力;
第二:受交通后勤通讯等限制,封建社会时代对边疆的控制实际上是很松的,更不用说持续向外扩张了;
第三:开拓之君始终是少数,忙着享福的统治者很快就腐化了,连守成都做不到;
第四:汉文化对非战,反侵略。

汉族在起源与黄河流域,本身人口并不多.从两汗起,通过和北方各个民族的溶合.其他民族大部分消亡.其实今天正统的汉人几乎找不到,历史上汉族的强敌几乎都在北方,战乱使大量汉人南迁,造就了以后南方的繁荣.古人医疗条件落后,加上战乱.人口基数小

蒙古人曾经打到欧洲,印度。

汉族是农耕民族,不能开展农业的地区,就算军事占领了,也呆不长。即使是东北要不是清末民初大量移民迁入,保不保得住也难说。
黄仁宇有个三十八毫米等雨线的概念,在等雨线的东南,平均每年有至少三十八毫米的雨量,适合发展农业,人口茂盛。而在等雨线的西北,气候干燥,适合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气候恶劣的年份,游牧民族就喜欢南下侵略。
东南亚虽然较近,海路在古代仍然有很大的风险。而且气候汉人军队不是很适应热带气候,中原王朝对越南、缅甸都有很多次的战争。
至于南亚,古代路途艰难,军队是没法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