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类接触怎么分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0:31:27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动物咬伤分类和处理方法

I类接触:指在触摸或喂养动物时,被动物舔及完整的皮肤。处理:如无皮肤破损,无需采取任何措施。
II类接触:被动物咬伤但无流血,多为轻度擦伤或抓伤。处理:立刻接种疫苗。
III类接触:一处或多处皮肤被动物穿透性咬伤,唾液污染黏膜。处理:立刻使用抗狂犬病血清和接种疫苗。

因此,应该根据被动物咬伤的分类和程度来决定处理原则和方法。

狂犬病是一种动物病毒性疾病,感染家畜和野生动物,它可因接触受染动物的唾液(即咬、抓、破坏的皮肤和粘膜)传播给其他动物或人。
一旦出现症状,狂犬病将对动物和人构成致命的威胁。
狂犬病的最初症状一般无特殊性,可能侵犯呼吸系统、胃肠道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在急性期,主要症状是功能亢进(狂暴型狂犬病)
或瘫痪(哑型狂犬病)。狂暴型狂犬病和哑型狂犬病都会因麻痹最终发展到全瘫,并伴有昏迷,最终导致死亡。死亡一般都是由于呼吸
衰竭所致,在没有加强护理的情况下,死亡出现于疾病的前七天中。

发病率

在地球的很多地区缺乏可靠的有关狂犬病的数据,致使难以评估它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全面影响。世界卫生组织于2004年对狂犬病的
负担进行了一次重新评估。根据这项调查,全球因狂犬病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估计为55000人,大多数在非洲和亚洲的农村地区。
每年估计有1000万人在接触了疑似狂犬病动物之后获得接触后治疗。

评估显示,尽管非洲狂犬病的公共卫生负担的估计数字(24000例死亡)比最初认为的要高得多,但是亚洲的这一负担则更为沉重
(估计有31000例死亡)。亚洲也肩负着96.5%的发展中世界狂犬病造成的经济负担,每年主要用于接触后预防的费用为5.6亿美元。

20世纪90年代末和2000年初,西欧各国通过开展口服免疫接种运动(例如瑞士于1999年;法国2000年;比利时和卢森堡2001年,
捷克共和国2004年)消灭了野生动物的狂犬病。这项技术有助于完全消灭西欧大陆狂犬病的贮主。在狗狂犬病为地方病的几个发展
中国家(例如印度、南非共和国和斯里兰卡),正在对狂犬病的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