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秦牧散文的知识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7:58:48
如有解决,必重谢!
希望名位兄弟姐妹多帮帮忙。鄙人时间少,准备不够,对学业完成大有影响。

秦牧散文的知识性主要表现在:

主观认识方式新鲜奇特。常常把一些易为人们所忽略的自然规律或社会发展规律以事例形式融入散文的叙述中,从而达到更好说明文章中心论点或分层道理的目的。

他的眼光常常不是落在某一时,某一处上,而往往要由某一点巧妙地生发开,使读者眼界大开,神思飞越。

例如《蛇与庄稼》一文,属于随笔,把生物链与生态平衡的道理,借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这一事例进行了浅显的分析,进而引出“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这一全文核心论点。

又例如《土地》一文,属于抒情散文,借用“公子重耳亡命国外时,在家臣狐偃的劝说下,接受农夫给他的一掊泥土”这一事例,说明“古往今来的统治者向来注重拥有土地这一基本的生产资料,但是他们只是为了更好地扩张和巩固自己的国土,以达到称霸目的”这一道理。

又如《花城》一文,属于抒情散文,通过详细描述1961年广州迎春花市的盛况,赞美劳动人民英勇的斗争和艰苦的劳动,也赞美由此而获得的幸福生活。
全文特别深刻地描写了文化公园的“迎春会”,太平路花市,花卉中重点描写了吊钟和水仙,一面写一面穿插植物学知识,还插入如“花谢花开无日了,春来春去不相关”、“卧丛无力含醉妆”这样的诗句,这就是秦牧散文知识性植根文章的具体表现。

又如《鬣狗的风格》一文,属于杂文,借用“鬣狗远远跟在最凶猛的食肉兽,例如狮子之类后头,猛兽搏击噬食了长颈鹿、斑马、羚羊以后,继续跑着,鬣狗们就一涌上前,嚼食那余下的尸体。它并不需费什么劲,却同样吃到了肉。岂止吃肉而已呢!连骨头也要细细嚼碎,咽下肚子里去。”这一生物学知识,深刻表达了“帮四人”作为“浩劫”的余孽,必须彻底清算,防止他们死灰复燃,危害大众的道理。

总的来说,秦牧的散文就是这样,宏博精微,联想丰富,谈天说地,妙趣横生;抒情说理,则酣畅淋漓,情思洋溢;叙述描写则铺陈排比,浓艳热烈;创造出一种雄奇阔大的壮丽美。知识丰富,思维活跃,联想深远,常以妙趣横生的笔调谈天说地,以活灵活现的手法体情状物,以警辟精微的言谈叙事说理。他的散文中,洋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