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大索貌阁”是怎么一回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0:36:33

是“大索貌阅”吧。
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隋政府下令州县官吏大规模地检查户口,叫做“大索貌阅”。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如有不实,保长等要办罪。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
隋唐检括户口的措施。隋初,农民隐漏户口、诈老诈小的现象极为严重,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控制。隋开皇五年(585),实行大索貌阅,责令州县地方官吏检查隐漏户口,当面与户籍簿核实。并规定,如户口不实,里正、党正流配远方,奖励百姓互相检举。通过这次检括,户籍簿上有40万人查实为壮丁,有160万人新编入户籍。大业五年(609)再次大索貌阅,“又许民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资治通鉴》卷一八一)。史载,当年进丁24.3万人,新附民64.15万人。唐代继承隋法,并进一步制度化。

是“大索貌阅”吧。
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隋政府下令州县官吏大规模地检查户口,叫做“大索貌阅”。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如有不实,保长等要办罪。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
隋唐检括户口的措施。隋初,农民隐漏户口、诈老诈小的现象极为严重,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控制。隋开皇五年(585),实行大索貌阅,责令州县地方官吏检查隐漏户口,当面与户籍簿核实。并规定,如户口不实,里正、党正流配远方,奖励百姓互相检举。通过这次检括,户籍簿上有40万人查实为壮丁,有160万人新编入户籍。大业五年(609)再次大索貌阅,“又许民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资治通鉴》卷一八一)。史载,当年进丁24.3万人,新附民64.15万人。唐代继承隋法,并进一步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