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范进变化主要有哪3点?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23:54:27

这里有五个方面,任选三个。

一、生活贫富变化
范进热衷于功名利禄,希望能够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中举前他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每日小菜饭”,“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穿的是破烂不堪的麻布衣服,靠着胡屠户的救济才能生活。虽然家中断粮,他仍要去参加乡试,置老母和妻子挨饿于不顾,可见他艳羡功名富贵的急切心情。那么,“中举”意味着什么呢?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中举”就意味着自己再也不会在亲戚朋友和邻居面前抬不起头来;“中举”就意味着到了自己扬眉吐气的时候了,用阿Q的话来说就是“要什么就是什么”,正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中举”就意味着天上也可以掉下馅饼来。换句话说,就像买彩票中了头奖一样,中举就意味着做官,做官就有权,有权就可以发财,房子、田产、金钱、奴仆就会不招自来。中举后,范进还是范进,可是中举给他带来了整个身份地位的变化,像有神附身一样,他的生活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变化,真实地再现了“贵为乡人畏,贱受乡人怜”的社会现象。
二、地位高低变化
范进中举前见到平民百姓时,还和他们拱手作揖,和他们平起平坐,因为他本身就是个平民百姓。他称胡屠户是“岳丈”,是尊称;可他中举后,就称他的岳父为“老爹”了。胡屠户虽是长辈,但范进的地位已高于他,他对范进也就改了称呼。张乡绅还和范进称兄道弟,以此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好为自己将来仕途的发展作铺垫。这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结党营私、官官勾结、相互舞弊的事实。正所谓“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些正是典型的封建社会世态人情的写照。
三、个人荣辱变化
范进的荣辱变化就如同“鲤鱼跃龙门”一般。科举考试就像龙门一样,跃过了它,就会荣华富贵一生;跃不过它,就会穷困潦倒一生。正是在这种巨大力量的引诱和挤压下,范进才那样舍身忘命、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举业的成功,穷尽几十年的精力,直到须发斑白也不肯罢手。在某种意义上说,范进热衷于追求功名富贵的心理和行动都是不由自主的,是受恶浊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习所支配的。在这里,由科举考试所造成的“功名富贵热”,就像病毒一样在整个社会中传布扩散,毒化人们的灵魂。不仅出入科场的士子,而且就连操刀宰猪的屠户,也都中毒很深。
在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喜和怒、冷和热的根本变化。范进中了秀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