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清 《八仙考》的内容是什么?对这篇文章仰慕已久,可否告知?不胜感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1:58:36

浦江清(1904.12.26-1957.8.31)
  江苏松江县人。古典文学研究家。
  7岁入私塾,8岁进小学。1918年入松江中学。1922年考入东南大学文理科,主修西洋文学,辅修国文与哲学。1926年毕业,经吴宓推荐到清华国学研究院任陈寅恪助教。1929年转入清华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任助教、讲师,讲授中国文学史,课余潜心研究中国古籍。1933年与冯友兰同赴意大利、法国、英国游学,在伦敦博物馆抄录敦煌手卷。1934年回清华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任长沙临时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1938年任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教授,与朱自清等创办《国文月刊》。1940年休假回沪,闭门著述,曾应郑振铎之邀到暨南大学任教,不久仍回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1946年回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同年参与整理闻一多遗著。1952年院系调整,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57年病故。
  浦江清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近30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期间受王国维、陈寅恪等的影响,致力于文史考证,主张在一般学者忽略之处深入钻研,发前人所未发。后受闻一多、朱自清的影响,主张精读原著,结合前人的成就,融会贯通。
  主要著作有《浦江清文录》、《浦江清文史杂文集》、《清华园日记•西行日记》、《杜甫诗选》(与人合编)等,主编有《朱自清全集》。主要论文有:《八仙考》、《花蕊夫人宫词考证》、《词的讲解》、《词曲探源》、《论小说》、《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等。
  浦江清虽用功极勤,下笔有神,治学却极谨严,轻易不做学术文章。在12年里,他的论文只有两篇。数量虽少,质量却高。其《八仙考》一俟问世,各界大表钦服。便是对学界大佬朱希祖都很不以为然的张荫麟也特地跑来祝贺。此文开始奠定了浦江清的学界地位。很快,他那“文史并进、博览无涯”的名气,便在学界不胫而走。其实,他不仅国文好、洋文好,而且诗词俱佳,棋牌在行,曲艺精工,甚至数理天文也无所不通。日后,浦江清久经酝酿,又推出了著名长文《词的讲解》。文章一出,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程千帆等名流均极表激赏,“盛称讲解之精”,以为在俞平伯名作《读词偶得》之上。仅此一文,就奠定了他作为词学高手的地位。
  吕洞宾的事迹,散落在浩如烟海的古籍当中,考证起来实在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