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历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4 20:01:12
简述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急

明前期,鼓励对外交往,奉行开放的政策。郑和奉明成祖之命七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众多国家的交流,促进了友好关系的发展。
明中后期,随着国力下降,再也无力负担耗费巨大的下西洋之举,对外大规模的交流停止下来;其时,中国东南沿海遭受到倭寇的野蛮侵扰,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并进行了抗倭活动,戚继光抗倭名扬中国。随着西欧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荷兰来到东南沿海占据了台湾;葡萄牙用欺诈等手段占据了澳门。西学东渐开始,明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利马窦来到中国,结交中国士大夫。
明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是由对外开放、大规模对外交流到遭受外来侵略、逐步走向闭关锁国。

明朝对外关系总的来说,既有友好交往,又有武装冲突。
友好交往: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西方传教士来华。
武装冲突: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我国澳门。

一、明朝与南洋各地的关系

明朝与南洋各地的关系

在明朝,我国和亚洲各国之间,特别是与邻近的朝鲜、越南、日本、缅甸、柬埔寨、暹罗、印度以及南洋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与政治接触比以前更加频繁了。当时,除去与明朝毗邻的国家以外.和其余各国的往来,都要靠海上的交通。

唐宋以来东南沿海地区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罗盘针的发明,造船技术的提高,气象的测量,地图的绘制以及航路的勘探,都给海外贸易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明代江浙闽广地区的土地兼并十分激烈,而福建是“三山六海,田居其一”,浙江南部也是“山多田少”,可供开垦的荒地不多①。失掉土地的农民经常流离失所,出海谋生成为农民的一条重要的出路。出海的人,一小部分是富豪巨商,大多数都是小商人、手工业者和农民。

出海谋生的人到南洋去的最多。明朝初年,在旧港一地居留的中国人约有数千人,在爪哇的杜板、苏鲁马益和新村等地也有中国人数千家。除去旧港、爪哇等地外,在美洛居、浡泥、文莱、吕宋都有大批的中国人②。到了明朝中叶,在南洋的中国人更为增多,其中吕宋已多至数万人,他们“往往久住不反,至长子孙”③。

明朝的商人把瓷器、丝绸、铁器和金属货币带到了南洋,同时收买当地的胡椒、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