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潜育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9:17:56
土地潜育化是什么意思?

(土壤)潜育化是指土壤长期滞水,严重缺氧,产生较多还原物质,使高价铁、锰化合物转化为低价状态,使土壤变成蓝灰色或青灰色的现象。广泛分布于江、湖、平原,如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太湖流域、洪泽湖地区,以及江南丘陵区的山间构造盆地,以及古海湾地区。
形成原因
1.排水不良——土壤处于洼地、比较小的平原、山谷涧地等地区,排水不良使形成此生潜育化的根本原因。
2.水过多——首先是水利工程,沟渠水库周围由于坝渠漏水。其次可能是潜水出露,排灌不分离,串灌造成土壤长期浸泡。
3.过度耕垦——我国南方大力推广三季稻,复种指数大大提高,干湿交替时间缩短,犁底层加厚并更紧实,阻碍了透水。透气,故易诱发次生潜育化。另外次生潜育化与土壤质地较粘、有机质含量较高也有关。

3害处
潜育化土壤较非潜育化土壤还原性有害物质较多;土性冷;土壤的生物活动较弱,有机物矿化作用受抑制。易导致稻田僵苗不发,迟熟低产。

4改良与治理
潜育化和次生潜育化土壤的改良和治理应从环境治理做起,治本清源、因地制宜、综合利用。主要方法措施如下:
1、开沟排水,消除渍害。在稻田周围开沟、排引水源,排灌分离,防止串灌。明沟成本较低,但暗沟效果较好,沟距以6-8m(重粘土)和10-15m(轻粘土)为宜。
2、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稻田-养殖系统,如稻田-鱼塘、稻田-鸭-鱼系统。或者开辟为浅水藕、荸荠等经济作物田。有条件的实施水旱轮作。
3、合理施肥。潜育化和次生潜育化稻田N肥的效益大大降低,宜施P、K、Si肥以获增产。
4、开发耐渍水稻品种。这是一种生态适应性措施。探索培育耐潜育化水稻良种,已收到一定的增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