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第二代领导人,如何成功地惊醒了划时代的中国农村改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5:16:21

邓小平对中国农村发展的憧憬!

邓小平在1980年五月三十一日同中央负责人员的谈话就讲到:
农村的未来是什么样?(包产到户的地方)
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具体为说要实现以下四个条件:第一,机械化水平提高(这里说的是广义的机械化.不是限于地\耕种收割的机械化.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情况的受到人们欢迎的机械化,第二,管理水平提高了,积累了经验,有了一批具备相当管理能力的干部.第三,多种经营发展了,并随之而来成立了各种专业或专业队,从而使农村的商品经济大大发展志来.第四:集体收入增加,而且在整个收入中的比重提高了.具备了这四条件,目前搞包产到户的地方形式就会发生变化.这种新的变化不是自上而下的.不是行政命令而是生产发展本身必然提出的要求.

我能休会到,现在中央的政策就是邓小平的方针。可以看到小平的高瞻远瞩!你们说呢?

我觉得,“创新”是从这一代领导集体开创的最好发展之路!

土地承包制。按合同交公粮或叫“地租”,剩下的归承包人,这样干得越好自己的收益越好,产出上去了,也就是生产的东西多了,社会上可供交换的商品多了,社会就富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