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文学作品中明明是引用却不用引号的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8:23:14
我看到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明明是引用他人的话(如:妈说,你知道吗?多少年前的那双皮鞋是革的。我说,我第二天穿到学校就知道了。……)却不用引号。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吗?

请指教

“话”一定要加引号吗?有些人认为:只要是“话”,就一定要加引号表示引用。其实不然,请看:
①爸爸说:“那就是水电站的拦河大坝……”
②爸爸指着坝底告诉我:湖水从大坝的进水口流入发电机组……
③爷爷告诉我说,老家的庄稼长得一年比一年好……
这三句,除第一句运用引号外,其余两句都没加引号,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第一句中冒号后面的内容是“爸爸”直接说的,属于“引用”,所以要加引号。而第三句“说”字后面的内容,虽然也是“引用”,但因为有“爷爷告诉我说”作说明,不用引号,我们也不会发生混淆,所以就没加引号。第二句冒号后面的内容,从表面上看,好像是爸爸说的话,其实是爸爸说话的“意思”,属于“转述”,所以也没加引号。
为此,我们在写对话时,一定要分清这些“话”的内容是人物的“原话”,还是“转述”;是“原话”,还要考虑如果不加引号会不会混淆,不能不加区别地滥用引号。

“妈说,你知道吗?多少年前的那双皮鞋是革的。”

这里是可加可不加的。判断加不加需要靠你的着重点。

不加会更加口语化,也就是说,即使引用别人的话,实际重点在自己身上。且让文章看上去更加流畅,个人认为引号是很破句子的。

加则反之,注重放在了那句话或是他人身上,给文章减速。

以本人为例,我写小说的时候,如果想加速就不用引号,多用逗号。

当然了,可能很多人没写引号只是“不拘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