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儿童为什么体内无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5:38:39

溺水常因经口、鼻吸入大量水分而引起窒息,最后导致死亡。少数小儿可由于入水后,受惊、恐惧、骤然寒冷等的强烈刺激,引起反射性喉头痉挛,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虽然水分不能进入呼吸道,但由于缺氧而造成窒息。

孩子溺水时的处理办法

溺水,是农村(尤其在江南水乡地区)经常发生的意外,城市也可遇到。多见于自我保护能力差的幼儿和儿童。如果在游泳中不熟悉水性,不了解游泳场的情况,组织安排不当,或在饥饿疲劳状况下,不顾自己的体力去游泳,都可发生意外。一旦发生溺水,人体内会发生哪些变化?多少时间可对人体产生严重的损害?紧急情况下怎样争分夺秒进行积极、正确的抢救?这是家长非常想了解的内容。

一、识别

溺水常因经口、鼻吸入大量水分而引起窒息,最后导致死亡。少数小儿可由于入水后,受惊、恐惧、骤然寒冷等的强烈刺激,引起反射性喉头痉挛,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虽然水分不能进入呼吸道,但由于缺氧而造成窒息。

1.溺水时人体内部的改变

(1)淡水溺水一般河水为淡水,由于淡水渗透压较血液低,当大量淡水吸入呼吸道及肺部后,很快被渗透人肺部毛细血管内而进入血循环,这一过程进行相当快速,约在3分钟内可使循环血容量增加100%。由于血容量骤然增加,可致心力衰竭及肺水肿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水分进入循环系统,血浆渗透压显著下降,水分又快速向红细胞内转移,使红细胞迅速膨胀破裂,引起血红蛋白尿。因红细胞破裂,红细胞内大量钾离子进入血浆,引起高血钾症。心肌由于缺氧和电解质紊乱导致心室纤维颤动(即心脏仅有颤抖而无有效收缩),造成死亡。

(2)海水溺水由于海水是高渗性溶液,当大量海水进入呼吸道及肺部后,循环内的大量液体从低渗性的血液内快速转移至肺泡,造成严重肺水肿及血液浓缩,在3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减少40%,结果血压下降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

2.溺水的过程当人溺水时,首先出现一种保护性的反射措施,即呼吸暂停,经过半至1分钟,由于缺氧又开始呼吸,水分被吸入呼吸道。此时因各种反射仍然存在,因此可发生剧烈呕吐,呕吐物又可被吸入,引起呼吸道阻塞。由于严重窒息缺氧,意识已几乎丧失。约1分半钟左右,呼吸停止或停止后暂时恢复,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