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读音考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4:43:15
想问个问题,我们知道普通话是以北京话的读音为基础的。
我想问一下,汉语的读音是如何确定的,古人没有拼音和发音字典,在流传中会失传一些字的读音,现在常用字才3500余字。我想问的是普通话中一些生僻字读音是如何考证的。
还有就是“六南”方言比如粤语其读音如何确定!

你这个其实包含了不止一个问题。
普通话的读音以北京话为基础,综合考虑了一部分其他北方方言。常用字的读音好说,直接根据北京人的说法来确定。不常用的字,就要看说北京话的读书人怎么读。他们的读法,有的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老师是年纪更大的读书人),有的是根据反切的音变规律(比如平分阴阳,浊上变去)来从韵书的反切注音中类推得来的,这种音就叫文读音。如果知道反切上下字在北京话中怎么说,再考虑一下反切的音变,很容易得出生僻字的读音。
反切是从魏晋时期开始发展的,就是用一个字表示声母,一个字表示韵母,合在一起就是需要的读音。因为有了反切,有些生僻字的读音也能流传下来。而有些字,由于文读音和白读音(也就是口语音)差别太远,以至于人们都忘记了某个音的本字是什么。
至于六南方言,也和北京话类似。其读音主要还是来源于口语,不存在于口语中的字,再根据反切和本方言的发音规律类推。文白异读这个现象在汉语方言中是广泛存在的。

我们用的拼音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很多壮年人都不会。古代就是先生教,学生跟着读。

汉语的读音是根据普通话读音为基础确定的有参照古音并且参考了中国人发音的特点。
普通话中一些生僻字读音一般靠翻阅古籍进行对比确认的,如翻阅《说文解字》
还有,古代是没有拼音的,但是古人从小就学会断字,什么是断字呢,就是根据字形结构来判定读音。到了民国才有了汉语拼音,但是现在看起来是有点象日语。

好专业的问题。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里的“北方话”,又叫“北方方言”,是汉语八大方言之一,当代学术名称为“官话方言”。
古人没有拼音不代表没有记音的方式。主要的有“同音字标注法”和“反切法”。前者很好理解,不多说,后者是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前一个字叫反切上字,简称切上字或上字,后一个字叫反切下字,简称切下字或下字。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例如 “冬,都宗切”,就是用都的声母、宗的韵母和声调为冬注音。反切的产生,是为了补救读若、直音注音(读若,读如都是用读音接近的字标音)方法的不足,是汉字注音方法的一个巨大的进步,标志着汉语语音学的开始。生僻字的读音就是这样保留下来的,不是确认。嘻嘻。
方言区的划分是依据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