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鱼体内怎么会出现一些结石状颗粒?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3:49:27
吃干炸小黄鱼之类的鱼类时,我经常会遇到鱼身体内有颗粒,不是鱼骨,就是那种圆圆颗粒,像舍利子那样白,而且比较硬。不是在鱼头里的骨头,就是在鱼身上出现的。我问一个同事,他说是鱼也长结石。我感觉这个答案太搞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鱼的耳石。

鱼耳石是沉淀在真骨鱼类内耳中的结石,矿物成分为碳酸盐类的文石.鱼耳石每日生长一条环带,且其形成过程中在文石矿物和鱼生活周围的水体之间达到(或接近于达到)氧同位素平衡,因而18O/16O的同位素分馏与温度密切相关.鱼耳石中的碳同位素分馏与鱼生活周围的水体不平衡,但可以记录鱼类的性成熟和食物源方面的变化.因此,鱼耳石的氧、碳稳定同位素成分(δ18O和δ13C)真实地记录了鱼类的生态环境和变化,可视为一种天然的环境变化的标记.伴随着微取样技术和同位素质谱仪分析灵敏度的提高,鱼耳石的同位素成分研究近年来在渔业和海洋环境重建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鱼脑石(鱼耳石)

【来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或小黄鱼头骨中的耳石。

【采集】多为加工鱼鲞时的副产品。
一般在5~6月石首鱼(黄鱼)渔汛期收集。
加工时将头骨中最大的一块耳石取出,洗净,晾干。

【药材】为长卵形,具三棱的颗粒。
大黄鱼的脑石长1.5~2厘米,宽0.8~1.8厘米。
小黄鱼的较小,长1~1.2厘米,宽5~7毫米。
中间宽,一端稍圆,另一端尖。
全体磁白色。
关节面较平坦,表面可见明显的圆形节痕;另一面向一侧隆起,近尖端部有一斜的凹沟,并有横突数个,其隆起一侧的下方可见细长纹理,即生长线。
质坚硬,不易破碎。
气微,味稍涩。
以洁白、坚硬、无杂质者为佳。
主产浙江。

【炮制】洗净晒干,放铁勺内,上覆一碗,在烈火上煅至有爆裂声后,取出放凉。

【性味】《医林纂要》:咸,平。

【功用主治】化石,通淋,消炎。
治石淋,小便不利,中耳炎,鼻炎,脑漏。
①《日华子本草》:取脑中枕烧为末,饮下治石淋。
②《开宝本草》:主下石淋,磨石服之,亦烧为灰末服。
③《纲目》:研末或烧研水服,主淋沥、小便不通。
煮汁服,解砒霜毒、野菌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研末,1~3钱。
外用:烧存性研末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