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103页第4题答案人教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8:25:38

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运用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2、在运用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运用抒情、议论点明中心。
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
教学重点:领会运用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教学难点:在运用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运用议论点明中心。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 教师网上下载《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音乐。 学生听音乐。 为学生理解课文作好先期准备。
二、导入 请学生回顾有几种表达方式。 学生根据以往的积累回答。 为理解课文教学重点作铺垫。
三、初读课文 请学生划出文章中哪些地方是描写并说说其作用。 学生边听边划并作旁批。 为明确教学重点作铺垫。
四、学生讨论 请学生回答哪些句子是描写的,并说说其作用。 第一处描写说明森林具有净化眼睛和心灵的作用。
第二处描写说明森林与城市的味道相调和。
第三处描写说明森林具有降温的作用。
第四处描写说明维也纳空气清新。 为明确文章中心句作铺垫。
五、教师质疑 第四段“味道”这一词在此处是什么意思?能否用另外一个词来代替?
第六段皇家猎宫为何建在此处?
第八段远处雕像看得一清二楚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 理解森林与城市风貌相调和。
理解森林更适宜人居住。
理解人们对环境的爱惜。
教师再质疑 文中还有哪些修辞句表现人与自然和谐亲密的关系? 学生在书上划线。 领会写景可适当运用修辞句。
六、归纳总结 这几处景物描写说明什么中心?作者用什么表达方式概括中心? 学生根据全文阅读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明确可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
七、再读文章 再读写景的段落。 学生阅读。 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八、迁移 读冯骥才《珍珠鸟》,划出有关景物和动物描写的句子。 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

板书设计
净化眼睛和心灵。
森林 与城市的风貌相调和。 表达自然和人类和谐亲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