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私塾教些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4 13:59:00

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唐代,明清时走向全盛,清末走向衰落。在封建社会,与私塾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地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可以说,私塾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底层社会传播的重要工具。此外,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私塾的小众化授课模式,以及私塾在语言和作文方面的教育方法等,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最基本的是三字经,千字文等等,学的目的是为了识字和教基本做人道理。
往上就要学四书五经啦,主要进行品德和历史的教育。不同的朝代和社会环境影响,对于主课以外的学习当然也会有不同,社会环境宽松的时候艺术修养就会提高。对于算学方面应该比较少,因为我看到的书里面管账的一般都不是科举出身。
大概是因为文人管钱一方面没有能力,另一方面这些都是交给当权者最信任的人办。

http://hi.baidu.com/jinglitang/blog/item/2ead709b0e4553b0c8eaf478.html

古代私塾经验(非常具体地满足你!)

关于私塾

私塾乃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它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使学童在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

私塾的学生多六岁启蒙。学生入学不必经过入学考试,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可取得入学的资格。私塾规模一般不大,收学生多者二十余人,少者数人。私塾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学习内容及教学水平等,均无统一的要求和规定。

就私塾的教材而言,有我国古代通行的蒙养教本“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以及《女儿经》《教儿经》《童蒙须知》等等,学生进一步则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