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修改下机械工艺的方面的这段话 老师说我说的语无伦次- -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9:29:39
离心泵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置
本零件是一根传动轴,连接着离心泵里的电机与叶轮,位于整个泵体的最里面。
其主要作用是传递扭矩,使叶轮获得旋转的动力。零件左端的螺纹处将旋上叶轮螺母,用于压紧叶轮,而旁边φ24h6外圆上则套着叶轮,其上的8N9键槽就起到连接传动的作用。在φ40h6的外圆上装配轴套,表面粗糙度为N7,不能有太大的摩擦力。φ43h6外圆上是套轴承盖,而φ45k6外圆上是套叶轮端的轴承,一旁的φ54.7的大外圆至φ40h6的外圆上装有轴承盖。右面的φ45k6上装电机端的轴承。Φ45螺纹处的止退槽装轴承止退圈。Φ32k6外圆处的键槽连接电机。
根据零件的功用,这根传动轴要求其各档外圆尺寸公差配合为轴承配合外圆处与电机配合外圆处为k6而轴套,轴承盖和叶轮外圆配合处为h6,并要求轴径向圆跳动在0.05以内。
各档外圆表面粗糙度要求为除Φ54外圆为25μm外,其他都为1.6μm。轴肩的表面粗糙度为6.3μm。
对于高精度要求和高转速的轴类零件,材料可以选型号304,即18/8不锈钢GB1220-92牌号为0Cr18Ni9。它们经过调质处理后,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由于批量生产,并且为了使装夹方便,切断容易,所以毛坯种类选为热轧圆钢做毛坯。这样对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也是有利的。
传动轴大都是回转表面,主要采用车削与外圆磨削成形。由于该传动轴的主要表面的公差等级(IT6)较高,表面粗糙度Ra值(Ra=1.6 um)较小,故车削后还需磨削。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案可为:
粗车→半精车→磨削。
该传动轴加工划分为三个阶段:
粗车(粗车外圆、钻中心孔等),半精车(半精车各处外圆、台阶和修研中心孔及次要表面等),精磨(精磨各处外圆)。各阶段划分大致以热处理为界。
3.4.2 安排加工顺序
根据机械加工的安排原则,先安排基准和主要表面的粗加工,然后再安排基准和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定位精基准面中心孔应在粗加工之前加工,在调质之后和磨削之前各需安排一次修研中心孔的工序。调质之后修研中心孔为消除中心孔的热处理变形和氧化皮,磨削之前修研中心孔是为提高定位精基准面的精度和减小锥面的表面粗糙度值。
键槽是轴类零件上常见的结构,

其实写的很好,,,就是表达的不好,,让人确实看不懂,,最好的办法就是,,你找一个不懂你专业的人来读,,觉得哪里别扭就改哪里,,
就主要是简单明了,,让一个外行一看就大概知道,,就很好了

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置,不是设计,各部分的说明就不必了吧。
主要是写工艺流程和选用的加工方法,配个图,比照图说会让人容易看明白

写了那么多,懒得去看,就最下面一句有用。所有的加工除了磨削都要在执处理之前完成,否则会给加工带来麻烦,明白吗,工艺路线如下:下料→车两端面→钻中心孔→粗车各外圆→半精车各外圆,车槽,倒角→车螺纹→铣键槽→调质→修研中心孔→磨削→检验。

写的不错 你老师水平不行

看得明白!能理解

前面几段关于设计和材料部分不动了,按要求从第七段落开始往下的工艺部分建议做这样的修改:

根据零件设计的结构特征和精度等级要求,传动轴的工艺路线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传动轴大都是回转表面,主要采用车削与外圆磨削成形。由于该传动轴的主要表面的公差等级(IT6)较高,表面粗糙度Ra值(Ra=1.6 um)较小,外圆表面的加工可分为三个阶段:
粗车(粗车外圆、钻中心孔等),半精车(半精车各处外圆、台阶和修研中心孔及次要表面等),精磨(精磨各处外圆)。粗车阶段的任务是在热处理前去除零件大部分加工余量,使零件基本成形。但粗车必须保留一定的精加工余量,以避免热处理过程中因产生可能的变形影响零件的后续加工;半精车安排在热处理以后进行,主要是消除变形量和剩余的加工余量,以及次要表面的最终成形,半精车后在需要配合的外圆表面和粗糙度要求比较高的外圆表面还要留有少量的磨削余量,注意磨削余量要留得适当,太少了会影响磨削的表面质量,太多了会产生大量磨削热使零件产生内应力;磨削的作用是保证配合表面的最终成形,获得比较高的尺寸精度和粗糙度。
2、加工基准对表面成形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在每个加工阶段里都先要安排基准中心孔的加工和修整。定位基准面和两端中心孔是在外圆粗加工之前加工好的,在热处理后的半精车之前和磨削之前还要各需安排一次修研中心孔的工序。半精车前修研中心孔是为消除中心孔的热处理变形和氧化皮;磨削之前修研中心孔是为提高定位精基准面的精度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