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问题!!帮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6 14:43:44
我们老师要我找几道音乐题,说是要在公开课上游戏节目提问同学的!!但我也不知道要找什么才好,所以请你们帮帮!!我们是初二的,题目不要太难,因为我们音乐水平不高!!要10道左右!!!好的会加分!!!!!

音乐的评价判断往往是一种主观判断,它的性质注定了人们不可能带有完全的客观性,甚至和人的瞬间心情也有关系,和人的阅历感触也有关系,更和一种文化宗教也有关系,这个就不用多说了,而这些往往是音乐的核心部分,抛开这些,那就是音乐的纯粹技术层面,只是音乐的不是灵魂的技术层面,以至于我们听高山流水时能听懂,但往往已经找不到那种逝去的心灵,就是这回事,所以,认为音乐有一个好听的标准就是不对的,音乐的核心只和人“瞬间的感情冲动”有关,两者交织在一起才构成音乐最大的美,哪里有一个好听的标准存在呢?而一个公认的好听的标准必然忽略了时刻的“情感”发生,反而成为一种客体化的东西反而失去了和灵魂的的贴切;
最美的音乐只是瞬间的感情和瞬间的音乐交织在一起绽放的光芒。然后,消失。
比如,看电影,经常觉得音乐很美,但往往单独听时就根本8好听,为什么捏?因为看电影时电影首先把人带入一个感情的场域,或者快乐,或者悲伤,或者澄明,然后音乐再播放出来,和着内心这股冲动,音乐就取得了它自身不能取得的效果。同样,一种流行文化背后必然也有着他的感情场域,离开这种感情场域谈论音乐,只能触及最表面的东西,技术层面。
对于历史的交待,或许有一种客观的评价,比如某某人在历史地位上多么重要。这是普世价值观存在的过去的一种情况。
但进入后现代个体化时代,随着多元价值和个体身位的彰显,主流价值观的彻底碎片化也是必然的,也就是,流行文化的本质是“时代”对于“历史”的解构,个体化对于“普遍审美”的解构,其表现就是:只有最适合自己在某个特定场域下欣赏的音乐,而所谓的“好听”“经典”将随着后现代的彻底解构而消失其源泉。
流行文化只是一种碎片化。强行提取建立在普世价值观下的“好听”是不可能的。最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对骂。互相不承认对方的音乐感。
答案:、“音乐的评价判断往往是一种主观判断,它的性质注定了人们不可能带有完全的客观性”
“往往”这就已经承认不是全部,他后面的推论却很多是建立在“全部”的概念上的。这是以部分代替全部。同样“不可能带有完全的客观性”不等同于“完全没有客观性”,事实上主观判断也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也有其运行的“客观规律”。
2、“认为音乐有一个好听的标准就是不对的”,“音乐的核心只和人“瞬间的感情冲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