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的艺术成就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5 00:14:17

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36951.htm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 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各国“语”在全书所占比 例不一,每一国记述事迹各有侧重。《周语》对东西周的历史都有记录,侧重论 政记言。《鲁语》记春秋时期鲁国之事,但不是完整的鲁国历史,很少记录重大 历史事件,主要是针对一些小故事发议论。《齐语》记齐桓公称霸之事,主要记 管促和桓公的论政之语。《晋语》篇幅最长,共有九卷,对晋国历史记录较为全 面、具体,叙事成分较多,特别侧重于记述晋文公的事迹。《郑语》则主要记史 伯论天下兴衰的言论。《楚语》主要记楚灵王、昭王时期的事迹,也较少记重要 历史事件。《吴语》独记夫差伐越和吴之灭亡,《越语》则仅记勾践灭吴之事。

  《国语》中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西周以来的敬天保民思想在书 中得到了继承。虽然《国语》许多地方都强调天命,遇事求神问卜,但在神与人 的关系上,已是人神并重,由对天命的崇拜,转向对人事的重视。因而重视人民 的地位和作用,以民心的向背为施政的依据。如《鲁语上》鲁太史里革评晋人弑 其君厉公时,认为暴君之被逐被杀是罪有应得,咎由自取,臣民的反抗行为无可 厚非。又如《周语上》邵公谏厉王弭谤中,邵公主张治民应“宣之使言”,从人 民的言论中考察国家的兴衰,政治的得失,国君只有体察民情,行民之所善,去 民之所恶,增加人民的财富衣食,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国语》以记言为主,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辩诘、应对之辞。《国 语》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 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当然,由于《国语》是各国史料的汇编,素材来源不一, 编者亦未作统一润色,其记言水平参差不一,风格也颇有差异。比如《周语》旨 在说教,行文委婉,多长篇大论,《鲁语》篇幅不长,语言隽永,《楚语》、 《吴语》、《越语》则文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