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单二条翁同和故居还在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8:47:14
还有东单二条吗?

东单二条早就不在了,就因为罪魁祸首——东方广场

不在了。
翁同龢故居“变身”为老年公寓

翁同龢,常熟人,是晚清政坛上的重要人物,先后为同治、光绪两朝帝师。位于绫庄巷31号的翁同龢故居是白下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紧靠著名的甘家大院。这间总面积不到800平方米的老宅子已100多岁了,却鲜为人知。最近,这座老宅子变成了一家老年公寓,破旧的面貌也焕然一新。

养在深闺人不知

走进绫庄巷,老城南特有的风景立即映入眼帘,狭窄的巷子、沧桑的古井、光滑的石板路、破旧的红木楼房,只有随处可见的精致门窗雕刻诉说着往日的奢华。记者向一位老伯问路,他说前面挂着红灯笼的就是翁同龢故居。记者看到,老宅子张灯结彩,大门上赫然写着“金榜老年公寓”,门口还贴着一张落款日期为今年3月28日的公告:经白下区民政局批准成立老年公寓。穿过门厅,是一个10平方米的过道。再往里走是一个圆形拱门,拱门上有一扇形小匾,上书“文恭轩”三个金字,这里就是翁宅的垂花门。再走进去,就能发现原是老宅大堂的位置摆放了几台健身器材,几位老人正在做运动,天井的位置则放着长凳,老人们正坐在阴凉处聊天。里面的一座二层木结构小楼就是翁同龢故居,基本保存了原貌。

七旬老人对老宅一见钟情

77岁的俞桂英是入住这家老年公寓的第一人,公寓还在试营业时她就来了。俞桂英说,以前一直住在大中桥附近的老房子里,老伴“走”了后,女儿就把自己接到家里住,但女儿家在7楼,她腿脚不是很好,不会开电子保险门,也不会摁电梯,所以一上楼就没下过楼,平时想透气也只能站在阳台上。住了两个多月后,老人再也不肯住下去了,让女婿帮她找个老年公寓住。女婿先后找了八个老年公寓,老人看了直摇头,绫庄巷31号是第九个,老人一眼就看中了,觉得好像回到了从前的家,第二天就搬进来了。现在,俞桂英每天都在老屋的天井里散步,有时还去逛逛附近的小街巷。94岁的陆云珍是这里年纪最大的老人:“还是老房子好,看起来就觉得亲切。我们老年人不讲究现代化什么的,就想能多透透气。”

做老年公寓比旅馆更适宜

老年公寓才开张两个月,因为喜欢老房子而来的已有20多位老人。黄光明院长告诉记者:“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