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规模,有多少人参加?当时清政府能调动的军队有多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6:27:48
清政府 当时 还有没有能力 镇压 辛亥革命?

前期黄花岗才有72个人牺牲吧!??

义和团 甲午海战 再往前 到 太平天国 作战的规模 都上万人吧?

清政府当时真的无法调集军队了么?

为什么清政府会瓦解的这么快,连点抵抗都没有??

LZ是说武昌起义吧。
四川保路运动最为激烈.清廷急调动湖北新军入四川镇压,导致湖北兵力空虚,故革命党人决定发动起义.
1911年3月,武汉新军各标营均已经建立起文学社的组织。共进会主要集中于新军八镇第16协第32标发展会员。武昌起义时已经有5000多名士兵加入了文学社和共进会,约占新兵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文学社和共进会是新兴知识阶层的革命组织,新军士兵是发动革命的潜在力量,文学社和共进会一直以新军士兵作为主要工作对象。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震惊了清政府,清政府迅速作出反应。1911年10月12日,清政府撤销瑞澄职务,命他带罪立功,暂时署理湖广总督;停止永平(今河北卢龙县)秋操,令陆军大臣荫昌迅速赶赴湖北,所有湖北各军及赴援军队均任其节制;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和长江水师,迅速开往武汉江面。14日,清政府编组一,二、三军,以随荫昌赴湖北的陆军第四镇及混成第三协、十一协为第一军,荫昌为军统(也称总统);以陆军第五镇为第二军,冯国璋为军统;以禁卫军和陆军第一镇为第三军,载涛为军统。三军迅速向汉口附近集结。

面对这一形势,湖北军政府于10月15日决定首先扫荡汉口敌军,然后向北推进,以阻止清军南下。从10月18日出战汉口,到11月27日汉阳失陷,前后战斗41天,史称“阳夏战争”、“阳夏保卫战”、或汉口、汉阳保卫战。

在这41天之中,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贵州、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等省市,先后独立。关内十八省中只剩下甘肃、河南、直隶、山东四省效忠清朝。故阳夏保卫战对于辛亥革命的成功,具有重大意义。

因为皇帝和满清贵族没有掌握对军队的绝对控制力。掌握军队的袁世凯并不是真心为皇帝卖命的。
再加上清末的南北分治,生生的把中国分成的两部分。武昌起义后,南方各督抚纷纷想自立,脱离清廷的控制(实际上他们已经不受朝廷的控制了,但是他们想把最后的一点名义上的,朝廷对自己的约束也去掉)。
就这样,武昌起义发展成了,南方各省自立的革命。当然南方各省中,也有几个省是真正控制在革命党手中的。因此,南方革命党是有能力发起一次有较大规模的北伐的能力。
袁世凯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军事集团的首领,而且也是当时中国北部全部的军事力量的核心。他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