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听话的学生是好学生 求例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2:36:16
我们班搞辩论赛,我方的辩题是:听话的学生是好学生。

各位网友帮帮忙,我要有说服力辩词和一些真实的例子,尽快啊!!!急
谢谢啦~~~~

我也有耶!“乖,听话……嗯,真是好孩子!”大概这样的话,我们每一个人都耳熟能详,小时作听话的孩子,大了培养孩子的听话。不否认成人社会经验的丰富,也不否认听话的孩子常能讨人喜欢,回避一些系统风险,让人放心。
  其实,“放心”背后,有许多鲜为人思考的问题存在。一则,一句好孩子,也许说者无心,听者也无意,然其势必强加给孩子一个理念,“听话,不必思维,要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就能讨得大人欢心……”久而久之,孩子好奇、开放、稚嫩的思维渐渐被封闭起来,失去创造的活力;再则,作为家长,的确有自己养育的难处,潜意识里也许是为了省心,或者为了孩子的安全云云,并非有意识地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却以所谓的爱心铸成无心大过;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能更好地教育孩子,让他一样能够回避大人所担心的所谓系统风险,只是避免“听话”的理念无意识地植入孩子的心灵,改变一下“好孩子”的标准,教育的结果是否会好一些呢?
  听话就乖,听话就是好孩子,作为一种无意识理念,因为浓厚的血缘亲情在,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所以利欲、名利色彩尚不十分浓厚,作为无心之过,尚可原谅,明白其中利害之后,尚有改过弥补的机会。但,孩子一旦上学,“好孩子”+“好成绩”就诞生了“好学生”,如此“好学生论”的大行其道,远远超过了“好孩子论”的危害,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如此“好学生论”一出,越被老师渲染,越能造成对成绩不理想学生心灵伤害,干脆自暴自弃得了,没什么指望了;越是渲染,越对成绩中等的学生以冷落感,不排除其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鞭策作用,作用毕竟是微弱的;越是渲染,越能提升“好学生”的自豪感,但捧杀者也不乏其人。
  许多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再升入高中,往往不得不面临角色的转变,许多曾经的“好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不得不变,变成中等学生,甚至是差生,心灵的落差,所遭受的创伤是难以弥补的。而被“好学生论”保护、激励的是少数学生,毕竟成绩好的只占少数。由此所产生的负面变化,只有亲临教学一线的老师才有可能感受到,但也未必所有老师都能感受到。
  好孩子、好学生、好职工、好公民等等,虽然名字不同,“好”字却相同,理念却相同,一言以蔽之,“听话,不肇事”,如果还有什味道品不出来,那自然是权钱名利的崇拜与“好学生”的有机结合,或者互相比照吧。
  一切的一切都是创造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