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同光中兴是盛世\治世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9:04:29
我不知道当时的人口数量等等古代用来衡量治世与否的参考,我猜想虽然当时洋务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国国力军力有所增强,对外基本没有战事(除中法战争,而且中法战争我们在军事上是胜利的,尽管代价巨大。《中法新约》的签订是清廷在政治外交的一个失败),列强在中国基本保持均势,但同光中兴是无法和文景、开皇、贞观、开元、康乾等治世相题并论的,所谓治世应该是文人们官员们拍马屁而已。同光中兴只是晚清历史上较稳定的一段时期。我指的是甲午战前

清朝自乾隆中后期就一直走下坡路,以后没有可以称为“治世”或者是“盛世”的。
的确以修养生息为主要目的历同治、光绪两朝,清朝的经济得到恢复,并且逐步引入了西方的生产技术,我国进入了历史上第一次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发展阶段。当然,满清的对外开放不是统治阶级自主的对外开放,是被别人强暴后的被迫开放。但是,毕竟也尝到了甜头。随着江南制造总局、福建马尾船政的成立,一部分民族工业开始涌现、复苏,天津、江浙纺织工业、湖南张之洞设立的金属冶炼工厂、广东的水陆运输等行业、产业,第一次在中国的土地上诞生。经过近30年的同光中兴之后,中国,拥有了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一只外表强大的海军。但我们在肯定“同光中兴”的同时,我们也清楚的看到——正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衰落,始终无法取得与其同期的日本的成就。日本,自明志维新以来,改变了国体,改变了社会制度。由过去的幕府、君主政体,改为君主立宪制政体。当然,以今天的角度来看,君主立宪制在当时是前基本符合潮流的,是先进的政治体制制度,但对比欧美的共和制,还是有很大的弊端的,是相对落后的。 正是由于制度上的改变,使得日本在短短的20年,经济取得了极大的飞跃,一举超过了当时满清同光中兴取得的成就。
清朝同光中兴时期,中国仅仅是逐渐吸收、引进、建立了单独的某个企业、某个工厂、学校。是属于个体的西化,其国家整体的建设,仍然以儒家思想、封建制度而建设的。所以,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受到了当时既得利益者——封建势力的严重制约。铁厂缺矿石,成品卖不出去,整个社会没有进入机械化大生产阶段,单一的建造个别的工厂企业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整个社会、国家的落后局面依然继续。
1895年的一次海战,使清朝的自信心再次受到重挫。“师以夷技以制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目的远远没有达到,反而再次被“啐耳小国”击败,不能不令人遗憾。
嘉庆中叶后,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列强却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主要目标。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