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0:41:21
特点和症状

发病原因不明确,可能为:
1·病毒感染,特别是肝炎病毒;
2·化学因素,氯霉素等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及杀虫剂引起的再障与剂量关系不大,但与个人敏感有关
发病机制有三:
1、造血干细胞缺陷
2、造血微环境异常
3、免疫异常

首先血常规检查:

①中性粒细胞绝对值<500/mm 3,

②血小板数<2万/mm 3,

③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纠正值)<1%;

骨髓细胞增生程度低于正常的25%,如<50%,则造血细胞<30%。

(一)急性型再障 起病急,进展迅速,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首起及主要表现。病初贫血常不明显,但随着病程发展,呈进行性进展。几乎均有出血倾向,60%以上有内脏出血,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血尿、眼底出血(常伴有视力障碍)和颅内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广泛而严重,且不易控制。病程中几乎均有发热,系感染所致,常在口咽部和肛门周围发生坏死性溃疡,从而导致败血症。肺炎也很常见。感染和出血互为因果,使病情日益恶化。

(二)慢性型再障 起病缓慢,以贫血为首起和主要表现;出血多限于皮肤粘膜,且不严重;可并发感染,但常以呼吸道为主,容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