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化学 乙酸乙酯的制取 请详细解答,谢谢! (22 21:41:36)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22:27:34
用乙醇和乙酸制取乙酸乙酯时,为什么么要加入碎瓷片? 要详细一些

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也可以加沸石
因为碎瓷片表面有小孔,具体原理不明。

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
乙醇和乙酸随便先加哪个都行,但是浓硫酸要最后加。
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较大,而且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先加浓硫酸,加入乙醇和乙酸时,液体会因为放热而飞溅,有一定的危险性。
加浓硫酸时要顺着蒸馏瓶壁慢加快摇,避免因大量放热造成乙酸和乙醇的挥发,同时也防止反应物碳化。

液体中的气泡在沸腾过程中起着汽化核的作用,当液体中缺少气泡时,即使温度达到并超过了沸点,也不会沸腾,就会形成了过热液体.过热液体是不稳定的,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则会形成剧烈的沸腾,并伴有爆裂声,这种现象叫暴沸.暴沸的结果是使液体的温度回到沸点.暴沸有时是危险的,应当增加液体中的气泡.
中学化学实验中,加热时为了防止暴沸,可在圆底烧瓶底部放置几片碎瓷片或者几块沸石。
乙醇和乙酸制取乙酸乙酯试验中为了防止催化剂/脱水剂浓硫酸暴沸溅出发生危险,必须放入碎瓷片或者沸石。
由于沸石或者碎瓷片的多孔性硅酸盐性质,小孔中存有一定量的空气,常被用于防暴沸。在加热时,小孔内的空气逸出,起到了气化核的作用,小气泡很容易在其边角上形成。

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也可以加沸石,表面积大,吸附性强,不容易爆沸

制取乙酸乙酯的特点是:
1、配制乙醇、浓H2SO4、乙酸的混合液时,各试剂加入试管的次序是:先乙醇,再浓H2SO4,最后加乙酸。

在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的时候,为了防止混合时产生的热量导致液体迸溅,应当边加边振荡。当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冷却后再加入乙酸,这是为了防止乙酸的挥发而造成浪费。
2、此反应(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应当使用“ ”。酯化反应是指“酸和醇起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发生酯化反应的时候,一般是羧酸分子里的羟基和醇分子里的羟基氢原子一起脱去,结合形成水,其余部分结合形成了酯(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3、由于此反应是可逆反应,为了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需要适当增大廉价原料乙醇的用量使反应尽可能生成乙酸乙酯,同时也可以提高成本较高的乙酸的转化率。故实验中需要使用过量的乙醇。
4、浓硫酸的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