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30岁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0:39:34
于丹论语心得里,提到过孔子说人生只要做好两件事,30岁之前不为爱情而困惑,30岁只后是不为什么而困惑呢?论语里的原话是怎么说的?
不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不是这句
是孔子的一个学生问孔子人的一生要怎么做才能好,孔子说三十岁以前少年的时候不为爱情困惑,30岁以后不为钱,还是什么事业,还是孩子,还似乎别的什么,然后一辈子即可无忧了

是不是这一句:《论语 季氏篇第十六》第7章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论语》俺现在背到第十六篇,可以保证前边没有如此一句,后4篇有没有就不知道了!自己觉得这一句最接近你说的意思。
另外一点,俺觉得于丹某些解释与孔圣人原意背离较远,还是建议你读原作自己感悟,如此收获最大!
希望可以帮到你!

原句出自 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为什么孔子在谈到为政,
要作自我报告呢?孔子是七十二岁死的。他用
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
斗的精神。他的身世很可怜,父亲去世的时候,
他还有一个半残废的哥哥和一个姐姐,对家庭,
他要挑起这担子来,他的责任很重。
他说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
经过十五年,根据他丰富的经验,以及人生的
磨炼,到了三十岁而立”。立就是不动,作人
做事处世的道理不变了,确定了,这个人生非
走这个路子不可。
但是这时候还有怀疑,还有摇摆的现象,“四
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但这是
对形而下的学问人生而言。
还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岁,才“五十而知天
命”。天命是哲学的宇宙来源,这是形而上的
思想本体范围。
到了“六十而耳顺”,这里问题又来了,孔子
在六十以前耳朵有什么问题不顺,耳腔发炎吗?
这句很难解释,可能在当时漏刻了文字。可能
是“六十而”下面有一个句读。如果照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