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第四”的前9个自然段的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3:58:12

  翻译:

  1.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2.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3.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4.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5.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6.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他的仁德已经达到了极限,不能再增加什么;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整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的人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7. 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8. 孔子说:“如果早晨悟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9.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原文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6.子曰:“我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