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3:22:48
论语里的:“人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什么意思啊?请大家帮帮忙,很急!!!!

《论语》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既是整部《论语》的总纲,也是圣学仁道的纲领。这一句对阅读和理解《论语》的微言大意,准确把握《论语》的思想十分重要。我们中国的文字在古代内涵非常丰富,往往一个字就包含了一个思想,一个观念。现在我们一般把“学习”作为一个词理解,但是在过去,“学”和“习”是两个概念,是分开来讲的。“学”有读书学习的意思,但是在《论语》中,“学”不仅仅是现在所谓爬桌子啃书本意义上的读书学习,而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立德,堂堂正正做人的行为学问。“习”也并不是让学生没完没了地复习功课,而是实习、见习、实践的意思。开篇的这句话是圣人告诉学生们,一个人立身于天地之间,如何才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件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如何做人是人生的一个大问题,这门学问需要在作人,做事上,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去体会、思考、印证,当有所收获、有所领悟的时候,那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朋”也不是现代意义上吃吃喝喝的朋友,而是指志同道合的知已。“远”不仅有远方的意思,而且包含着 人与人在思想 、观念 、情趣 、志向等心灵上无法丈量的距离。钟子期和于伯牙的故事可以说是对这段话最好的注解。“高山流水”人生得一知己当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我有一个非常好的网站,但是,你要把我评为最佳答案后再告诉你,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