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用二分法来区别的心理的现象有哪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2:19:44

你好。我在书上看到了当年佛洛伊德和爱因斯坦的一次对话。大意是说,佛洛伊德给小爱抱怨:“你看你的相对论很少有人能看懂,所以也很少有人能来指手划脚。而我的理论人人都可以说是狗屁。好烦恼哦~”
他的发现,推动了许多领域的发展。心理学+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
许许多多的交叉学科出现了,特别是经济学,因为从马尔萨斯开始,西方经济学把有效需求理论引入了经济学的殿堂,开始改写萨伊的关于供给决定需求的定律。李嘉图等等大牛们与马尔萨斯论证了很久,才确立了有效需求理论。
而这个理论的来源,就直接来源于马尔萨斯对于男女欲望的研究。包括边际效用理论,其实都是来源于心理学的观察。
男欢女爱,天经地义。没有什么对错而言,《廊桥遗梦》 的禁欲主义主题当年竟然造成了离婚率的小幅上升。也说明了现代人的价值观正在改变。心的越轨其实在现代人看来已经和行动的越轨差不多了,所以还不如遵从欲望。越轨到底,笑~
最近在看经济史,很多思想的来源都可以慢慢理清楚了。
至于那个历史时期的二分法,我找到了一个可能的来源。
艾思奇, 继承了苏联30年代的一套路,把整个哲学看做是形而上学与辩证法,唯物论与唯心论之间的相互斗争的一部历史。造成了文革期间,一个经典的公式:
形而上学+唯心=反动的、落后的
唯物论+辩证法=革命的、先进的
这里的形而上学,其实是指一种固定不变的分析方法。但是,好玩的地方是,形而上学的内涵其实远比这个要宽泛地多,那个时代不知道是谁只取了它的这一个意义,造成整个一代人听到形而上学+唯心都会大皱眉头。
我也不明白唯心主义哪里错了?
佛教的唯实论,内容庞杂精妙。开篇其实就是关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三段论,你能说逻辑三段论不是科学?没有三段论的论述法,人根本无法做出任何逻辑推论。还有帝王术的那几章,有些内容竟然和马氏的帝王论类似。应该归属于政治学的范畴吧?所谓的因果逻辑描说,在我们这些被洗脑的人看来,因果报应、十二因缘说,全成了迷信。我也纳闷了,那么关于牛顿所建立的经典力学的因果逻辑描述,F=MA,力与反作用力,以及现代量子力学基于概率统计学所描述的因果逻辑就是绝对正确的科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