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桃花源(剧场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7 06:56:11
其中为何要出现女子寻找刘子骥?

《桃花源记》中如是说:“南阳刘子骥者,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注释中又说:“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刘子骥,好游山泽,高尚不仕。一次,他到衡山采药,深入忘返,看见一条山沟的南岸上有两石仓,一闭一开,因为水深未能过去细看。他想回家,又迷了路,幸亏伐木作工的人为他指路,才得回去。后来听说石仓内有仙药,但已不知石仓的所在了。(事见〈晋书"隐逸传〉)文中说刘子骥想探访桃源,不必实有其事,可能是刘氏寻访石仓仙药的故事流传很广,作者因此就这样写。”如此看来,刘子骥和陶渊明当属同类,“高尚”是因为“不仕”,并且都偏爱世上没有的地方。

  完整的一篇《桃花源记》里面,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叫刘子骥的人呢?想想连主人公渔人都没有名字,又为什么要让一个隐士留名且提到他寻病终呢?

  《晋书·隐逸传》中只描述了刘子骥的一段奇异的经历(以上),而且这段经历与武陵渔人的经历极为相似。

  我猜想刘子骥与陶潜该是好朋友,或者不仅仅是好朋友,更是陶潜所敬重的一个大隐的前辈,因为最后他“寻病终”,想必年纪该是比陶大,而陶写《桃》的时候也年已六旬,生活困顿不已。陶正走在人生的最艰难的时期。正在此时,陶想起来了刘子骥(河南南阳,刘麟之,字子骥,东晋末隐士),我想刘的隐居的思想境界一定很高,受到陶的钦佩,再加上过去两人交情,陶便决定将刘的一段经历进行加工,一方面是为了体现对外界纷扰的抗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学课本上说了),一方面也用来缅怀已故的敬佩的友人——刘子骥。所以在自己的旷世之作《桃花源记》最后,要提到他。

  这样看来,刘子骥该是个奇人了,能够让一代文人陶渊明赏识乃至敬佩。那为什么刘子骥只是在历史中只出现了这么少的篇幅呢?这大概就是陶敬佩的地方吧。陶的名气与他的痛苦是成正比的,他越是心有不甘越是写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痛苦,文人很少有真正隐士的,他们心里往往带有一种表现欲望,和这个混杂的世界很难真正割舍。

  就算被很多文人所推崇的谢灵运,也不过是游山玩水但绝对不忘写诗记录,而记录的目的便是让别人了解。

  而刘子骥什么也没留下,他曾经在衡山隐居很久,与陶的共同点便是“不仕”“隐”,一生的愿望大概也只是为了寻找像“桃花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