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生长条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6:05:25
蚕豆生长的主要条件

豆科巢菜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又名胡豆、佛豆、川豆、倭豆、罗汉豆。《本草纲目》称蚕豆“豆荚状如老蚕”,故名。一说豆荚成熟时正当春蚕上蔟之时,故名蚕豆。粮食、蔬菜和饲料、绿肥兼用作物。

起源和分布 一般认为蚕豆起源于亚洲西南和非洲北部。栽培历史悠久,在死海北面的古城杰利科遗址中发现有公元前6250年的蚕豆残存物,在西班牙新石器时代和瑞士青铜器时代人类遗址中也曾发现蚕豆种子。中国蚕豆相传为西汉张骞自西域引入。 自热带至北纬63°地区均有种植。栽培范围广泛,而以四川省最多,其次为云南、湖南、湖北、江苏、浙江、青海等省。

株高30~180厘米。子叶不出土。主根系发达。茎四棱、中空,四角上的维管束较大,有利于直立生长。有效分枝自子叶叶腋和基叶叶腋中抽出,基叶以上极少分枝。羽状复叶,顶端小叶退化呈刺状,无卷须。托叶上有蜜腺,呈紫斑点。

蚕豆为长日照作物,有些类型和品种呈中间型,适应性广。喜温暖湿润气候和pH6.2~8的粘壤土。幼苗只耐-4℃低温。各生育期的最适温度为:发芽期9~12℃,营养生长期14~16℃,生殖生长期16~20℃。气温过低过高均影响正常传粉和结荚。需水量较大,种子发芽时需吸收相当于自重100~120%的水分。土壤过湿易生立枯病和锈病。在开花期对气温和水分的敏感常是蚕豆产量不稳的重要原因。

蚕豆可单作或间、套作。在中国,常与大麦、小麦间作,或在棉花收获前套种于棉行中。忌连作。点播、条播或撒播均可。也常与大麦、小麦等非豆科作物进行轮作。秦岭、淮河以南秋播,翌年4~5月收获;以北春播,6~8月收获。每亩播种量5~15千克。以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根瘤菌能与蚕豆共生并固氮。对硼敏感,土壤缺硼不利于根瘤菌生长并影响蚕豆产量。一般不宜用氮肥作种肥,但在生育期内深施氮肥有利增产。收获期因用途而不同,作蔬菜用的可在子粒充实时采摘嫩豆荚,收干豆则以大部分荚壳变黑时收获为宜。主要病害有锈病、赤斑病、立枯病等。蚕豆象是主要害虫,成虫在嫩荚上产卵,幼虫蛀入子粒内为害,故种子收获后须及时晒干并用药剂熏蒸。

蚕豆种皮含有凝缩类单宁,影响食用和饲用价值。一般是种皮颜色愈深,单宁含量愈多,生产上宜选育浅色或白色含低单宁的品种。

用途 蚕豆子粒蛋白质含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