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是清朝什么画坛中最突出的画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5 14:20:34
少于100字

扬州哺怪之一
以画竹享盛名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治印,〖接近文何〗。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

清代最著名的画竹大师,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他专画兰竹,50余年,不画他物,可见功力之深。而且他不袭前人窠臼,勇于创新。他画竹讲究立意在先,成竹在胸,方挥毫落笔。每笔下去,务使干净利索,笔锋简练,气韵生动,墨中五色焦、浓、淡、干、湿,运用得心应手。他先以饱笔,画出竹子茎、枝、叶的清翠和湿润;再以淡墨轻轻几笔拂出后边的竹子,使之远近层次分明;再沾焦墨在一两处轻轻一提,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寓以匠心,全幅画由于这画龙点睛的几笔,刹时飞来神韵;最后用余墨和断笔画出山石,更衬托出潇湘修竹的逼真之态。

郑板桥(1693-1765),即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廪(lin)生。 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兴化城东门古板桥。4岁,母汪夫人去世;5岁父继聚郝夫人。14岁继母郝夫人卒。少时读书真州毛家桥约于是年前后,20岁从兴化前辈陆种园先生写词。23岁与周邑人徐氏成婚,24岁中秀才,26岁开始教馆。30岁父郑立庵卒,31岁约于本年卖画扬州,陆续约十年时间。其子亦约于本年夭折。39岁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40岁,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闱捷音》,43岁,雍正十三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