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贼不两立”究竟是什么意思 有何典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17:18:11

语出三国志 汉曹不两立事。

典故
语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上言:‘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编辑] 释义
指蜀汉与曹魏不能同时并存。比喻誓不两立,不共戴天。

汉:三国蜀汉。
贼:三国曹魏。

汉贼不两立
解释:比喻有我无你。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此处之汉是指汉朝帝统,贼是指曹魏政权。

汉贼不两立

汉贼不两立,乃诸葛亮于《后出师表》首言之,曰:“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此处之汉是指汉朝帝统,贼是指曹魏政权。

后来,由中国国民党执政的中华民国政府移至台湾后,为了表达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力争联合国“中国席位”的反对,而成为其口号之一。

1952年第十五届奥运会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7月17日国际奥会召开第47届大会遂首次将此一“中国问题”提出讨论。当时与会的57位委员结果以33票对20票决议通过,两岸体育运动队伍可以同时参加该届奥运会,但“中华民国”的代表团受政府指令,以“汉贼不两立”的原则退出比赛,自此,两个奥会的问题遂在国际体坛上展开长期且激烈的争执。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的中国席位之议题获得多数国家的支持,中国大陆坚持“台北不出,北京不入”,“驱逐蒋帮”。中华民国方面则表面坚持“汉贼不两立”而最终退出联合国。

语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上言:‘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指蜀汉与曹魏不能同时并存。比喻誓不两立,不共戴天。
汉:三国蜀汉。
贼:三国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