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明成祖的经济政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4:45:08

朱棣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吴淞。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防止农民破产,保证了赋役征派。通过这些措施,永乐时“赋入盈羡”,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下,朱棣对典籍的整理也比较重视,组织大批人力编修了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

为开展对外交流,扩大明朝的影响,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起,朱棣派郑和率领船队七次出使西洋,所历三十余国,成为明初盛事(见郑和下西洋)。永乐时派使臣来朝者亦达三十余国,中亚的帖木儿帝国也与明朝多次互派使者往来。浡泥王和苏禄东王亲自率使臣来中国,不幸病故,分别葬于南京和德州。四年朱棣派兵征安南,次年安南内属,于其地设交阯布政使司。

永乐时全国范围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但由于国家支出过大,赋役征派繁重,使有些地区发生了农民流亡与起义,十八年山东发生的唐赛儿起义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支。

经济:财政高度集中,推行富民政策.明成祖五征蒙古,六下西洋,尚能国家无事,偶遇大灾,也能朝告夕赈.相当不容易.假如没有明成祖的经济政策,明朝很可能会耗尽国力.

明初发展经济的措施 通过元末农民战争,大部分奴婢恢复了人身自由,提高了社会地位。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明政府在法律上承认了这一客观事实,于1372年颁布了“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之礼行之”的命令。

1368年,明太祖下令,各处荒田,农民垦种后归自己所有,并免赋役三年,原业主若还乡,地方官于旁近荒田内如数拨与耕种。

此外,明太祖还大力推行屯田政策。

明初,政府多次组织农民在规模兴修水利。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明太祖还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先后下令,有田五亩至十亩者,种桑、麻、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加倍,田多的照比例递增。

明初土地和赋役制度 明初的田地有二大类:官田和民田。

明初官田,除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