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有直接联系的诗人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6:25:42

杜甫,颜真卿/当过和叛军有交锋的大官,比杜这小官厉害

杜甫 三吏三别

杜甫

杜甫

回答:

对不起,您需要的答案未能很好展现。

下面是我找到的稍微相关的信息。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安史之乱突然爆发直接导致文人命运的悲剧性巨变,进而在创作题材和精神状态上影响文人的创作。
生活在盛唐阳光之下的文人,生活总体上是幸福的,即使因为不能受到朝廷重用而苦恼,但至少可以活得逍遥自在,或云游祖国名山大川,“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或隐居田园享受闲适,“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或到边关体验军旅生活,“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从军行》)……他们的时代是豪迈而自信的,他们的诗篇也大都如此:“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安史之乱突然斩断了这种盛唐气象。和平的盛世突然变得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平日里洒脱惯了的诗人们大多遭遇了人生轨迹的悲剧性突变,国家、人民多难、个人的遭际使作家们无处可躲。李白在政治上站错了队,本来是要为国杀贼,却稀里糊涂地成了“乱党”,满腔的爱国热情却换来了“世人皆欲杀”(杜甫《不见》)的结果;杜甫颠沛流离、历尽磨难,终于投奔到合法天子(唐肃宗)脚下,不久却又因言得祸,“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书怀》)了;王维被迫出任伪职,收复长安后虽因诗免难,却也让人为他捏了一把冷汗;王昌龄竟然在战乱中被地方刺史杀害,直到现在都无法确定他被杀的原因……
个人生活环境的突变使他们再也无法继续在盛唐时期的一路高歌,而是将人生的大起大落与心境的变化,随着如椽的巨笔流淌进自己的作品之中。在这样一个连皇帝的日子都不好过的时代,面对着自己坎坷的人生轨迹,杜甫不得不喟然感慨自己的命运:“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李白也激愤地大呼:“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临终歌》)而本来就温文尔雅、喜欢安静、平和的王维则干脆隐居起来,“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