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背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3:06:16
冷战背景~~~~~~~~~~~~~~~~~~~~~

历史背景: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资本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社会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苏联是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雅尔塔体系形成。1945年春,联合国成立。随着二战结束,美苏双方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1947年,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由,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

后来的发展: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1955年苏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美苏争霸:(一).20世纪5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上台,提出与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50年代后期,美苏争霸格局逐渐形成。
(二).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美苏关系既有缓和又有紧张。
(三).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苏攻美守,苏居优势。
(四).80年代中后期,美攻苏守,每居优势。
(五).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冷战-背景
战后苏美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的冲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矛盾的上升,导致了冷战。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苏美冷战的全面开展,马歇尔计划与莫洛夫计划的对抗,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开始,两个朝鲜和两个德国的出现是二战和冷战的产物。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开展了全面的紧张的对峙和对抗。

二次世界大战时,尽管美苏两国对战时利益和战后安排各有打算,但它们仍服从打败和消灭法西斯这一共同的首要的战略目标,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盟友关系。战争的结束,是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美苏两国共同的敌人已被打倒,战时共同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随之而来的却是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的战略意义的根本冲突。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总目标是主宰世界。二战尚未结束时,罗斯福就曾构想战后世界蓝图,其主要的战略构想是大国合作,特别是美苏合作,同时安排战后世界,共同维持战后世界秩序,但是必须由美国充当老大,主宰世界。杜鲁门担任美国总统后,凭借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公开宣称要“领导世界”,并通过实施霸权主义的政策和手段来追求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