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道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0:44:24
这两学派对往后文学发展的影响
分辨出两学派在影响文学史上的异同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家因崇尚自然高远,鄙弃狭隘功利主义,而常常走向极端,主张绝对虚无,反对一切作为,甚至进而反对一切人类文化、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否定文明的价值;因反对权威和社会的等级秩序、批判社会弊端而放弃社会责任、淡漠参与意识、不信任甚至完全拒绝任何具体实际的社会改革措施,等等。应该看到,道家思想中的这些历史局限性和消极面,的确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也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道家思想是中国最为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
儒家思想经过几千年的筛选修补,成为祖国传统思想的瑰宝。儒家精神重视修身养性,内炼立德,对于价值失落、人性沉沦和道德迷惑,具有匡扶补正和拨云见日之功效。儒家思想提出了做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准则体系,如仁爱、尚义、和谐、诚信、自律等精神。“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儒家道德的基础。孔子所谓的“仁”包括了忠、恕、悌、智、勇、恭、宽、信、敏、惠等等,它几乎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能行五者于天下,可谓仁矣”。孔子对“仁”的权威定义是<span>‘爱人’(《论语·颜渊》)。仁的核心是仁爱,也即是同情、爱护和帮助人。仁是德行的根本,体现于万事万物中而使天下人相亲相爱(《原善》下)。“仁”是爱之源,是道德情感本身,“义”、“礼”、“智”是“仁”的推广和延伸,是道德情感的不同表现。如仁爱、尚义、和谐、诚信、自律等精神。儒家所谓的“孝悌忠于职守信”、“恭宽信敏惠”等,皆发端于“仁爱”,着意在“和谐”。
儒家、道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两家思想系统既相互对立又相辅。

这是论文题目,你才给5分。我晕。
如果你还有些文学常识的话,我告诉你,儒学就是孔子那一堆,凡历史上被称为文人的、考过科举的,加入了学而优则仕,这个仕成为了文官体系一员的,也被称为大儒的,全是学习孔孟的结果,或者说主要学习儒学。而道家呢,是老子和庄子的书,主要影响了后来的一些非常浪漫主义的人,像李白、苏轼、柳永……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