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促进积极动机的形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6:21:46
管理学方面的简答题

在管理中促使职工形成积极动机,对提高其生产、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提供充分的理由。应该做而且能够做好的的一件事的理由越充分,去做这件事的动机就越容易形成。例如,同一个建议,由高级领导者或专家权威提出,就比由一般人提出,推动人去做的力量要大。因为人们有一种信崇权威的心理。我们安排重要工作时,开一个动员会,分析现状,提出措施,阐明完成工作的种种条件,就是鼓舞士气,激发动机的一种手段。

(2)指向鲜明的目标。人们的角色目标、工作目标越明确,越具体,越利于形成积极动机,提高工作绩效。

(3)得到行为的强化。一种新的动机或思想在刚一形成时,常常比较弱小无力,而当新的动机或思想付诸行动时,大量新的认识、新的情感体验,特别是行动结果构成物,就会使人的新动机和新思想得到支持和巩固,使之变得稳定而持久。

(4)使新的动机具有改进自我形象的意义。自我形象在动机形成上有重要作用,一般地说,人们总是愿意做与自我形象的价值观一致的事。如果做一件事的结果对自我形象的改进有利,人们就会乐于接受这样的动机。反之,形成动机则较为困难。例如乞讨这种事情做起来并不困难,但多数人形不成这种动机,原因就是它与自我形象相抵制。

(5)显示出理想的社会效果。使动机与理想、信念相联系,并尽量体现行动的社会价值,使主体认识到其行为的社会效果,动机的力量会得到加强。

(6)受到人际关系的推动。动机的改变,积极动机的形成,与人际关系状况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在团结友爱、融恰和谐的集体中,多数人更容易倾向于集体目标,产生积极的工作动机,而人际关系紧张的集体则相反。在组织内部,感到别人的支持、尊敬和关怀的人,工作动机也比较强,而感到受排斥遭冷遇者,工作积极性一般不高。在领导和群众方面,领导都表现出操纵性和威胁性的地方,群众一般没有真正的积极性。因而,在管理工作中,注意形成组织集体中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气氛,也有助于组织成员的积极行为动机的形成。

(7)注意运用参照者的影响。人在社会生活中,因其工作、地位、年龄等因素的接近,会形成一个心量上的群体。同一个心理群体的可比因素较多。认识结构大体相近,相互影响的可能性大,机会多,各自认识和行为具有参照意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