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周国平的《面对苦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1:51:12
从《面对苦难》中找出几个句子并分析

面对苦难》是一篇富于精神性的哲理散文。文章分为三部分,分别以三个小标题标出。它的特点不是追求分析论证的层层相扣,而是采用诗一般跳跃的思维,充满哲理意味的句子,以及具象性的阐发来直接点明思考的主题。

  第一部分:论述人生中“苦难”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第一句便开门见山点明主旨:“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接下来,便对“苦难”进行定义,并以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在这样的基础上,作者进而指出:“如何面对苦难,便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因为“人生在世,总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苦难,世上并无绝对的幸运儿”。这就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道出了苦难的普遍性。唯其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去面对’去思考。从写作的角度看,这一部分侧重于立论。

  人的一生,总会遭受各种各样的苦难。没错,谁都得学着面对人生的苦难。逃避不了的现实,就要学着坦然面对。苦难之于人生,既然无法改变,不如想着怎么去解决。

  苦难的价值,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你觉得有意义,你就会坦然,你觉得黯然,苦难就无限扩大。学会怎么样去面对,与其说是一种做法,不如说是一种心态。这个过程,方向远比你的努力重要:看不看得开,决定了你的前路!
  作者先将苦难和人格联系起来,指出“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虽然苦难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质,甚至有的苦难可以将一切价值毁掉,即便如此,我们仍应以尊严的方式采承受苦难,就如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唱起了《欢乐颂》。因此,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人类的一项巨大成就,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还是整个人性的高贵的尊严。接下来,文章又具体描述了现实社会中的苦难和大自然降之于人类的各种苦难。的确,在许多苦难特别是大自然的灾难面前,人类是渺小的、脆弱的。因而人类的反抗注定要失败,然而人类未必就因此倒下。在大自然,在神的面前,人类仍然有自己的尊严。所以,既然活着,还得朝前走。因为“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没有被苦难压倒,这不是耻辱,而是光荣”。

很喜欢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