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规 话题作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9:31:32
甲:一举一动符合标准,因为它始终围绕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
乙:不管它的脚步跨得多大,到头来还是回到原来的起点。

圆规的启示
在我的写字台上摆着一只圆锥的模型,那是我10岁生日时爸爸送给我的。他常说:这小小的圆锥里蕴涵着生活的哲理。
那时我还小,觉得不就是个立体空间的玩艺?与漏斗并无两样,尖嘴,圆底。难道真有那么深奥吗?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地我开始有所领悟了。如果把圆锥在平面上作投影,会发现什么图形呢?从侧面看是个三角形,从上面往下俯视却是个圆。啊,多奇妙!两个不同的角度,得到了载然不同的图形。正如苏轼的诗中所描写的庐山的情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想,要是圆锥人格化了,当我们观察分析这个物性格时,恰不是三角和圆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多重性格吗?噢!把数学上的投影法引申到语文教学中对人物的鉴赏,文利相通,异曲同工——真是妙哉,妙哉!
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得到不同的结论,把它统一起来,辩证地看待,你便会有一个更全体的认识,这就是圆锥的启示之一。
如果给你一把刀,去切圆锥,那么能切的哪些图形呢?一般常规法三角形和圆形是容易得到的。是否还有别的呢?有,突破常规,变换切角。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便会出现在你的眼前。这不禁便使我联想儿时的游戏——苹果里找星星。说穿了就是切苹果。按习惯把苹果往下一切,那星星就躲起来了。如果你标新立异来个拦腰截断,试一下,你一定能找到。
如果说投影圆锥能给人看待问题的启发,那么切圆锥则给予人处理问题的启示。有时候,对予一个事物,不妨一反常规,突破固有思维定势,大胆的换一种切法,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没有“拦腰截断”就发现不了苹果里的星星;没有变换切角,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终究截而不露。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在集体拍照时,如果按照常规方法,等到摄影师数到“三”时,总有几个一直睁大眼睛的人坚持不住了,于是在照片上留下了闭目状态的遗憾。如果我们具有创新精神,采用逆向思维,先让大家都闭上眼睛,等数到“三”时在一齐睁眼。这样拍出的照片效果一个闭眼的都没有,全都神采奕奕。同样喊“一,二,三”,结果却这样的不同。可见,变换切角处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
我曾做过一个梦:茫茫晓雾初开,浩浩旭日东升。我手捧圆锥,带着它的启示,踏上人生旅途的航船,向我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