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佛教有什么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4:47:07
我在上大学时买了一本<<周易与中医学>>,当时读得很投入,自己就很自然地对佛教经典产生了很强烈的学习兴趣,有人能给我分析一下周易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吗?

周易与佛教无关,完全不同的两个理论体系。周易是本土玄学的基础,据我所知以周易为基础的算命术无论是批八字、梅花易数、铁板神算什么的都只能算今生不能算前世。能算前世的是佛宗秘术《达摩一掌经》,但它的理论依据与易经完全没有关系。

学易,是在探求便易的现象,寻求不易的法则,来确定我们做人处事的方针,指导我们应变的方法,一个人的格局、胸怀、家庭、事业、人生也就随之而改变了。

佛教讲的是因果循环,要大家看到真理实相,熄灭自己的贪和瞋,最终心和虚空一样宽广无边,包容一切,处于无善无恶,无是无非、无对无错的状态而行于中道;
易经和佛教的起源虽然不同,但都是增长智慧,认识人生宇宙的真象,自然法则或宇宙自然平衡法。

易经中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无极就是能生万物的虚空。东西方圣贤所体悟的根本道体是一无二,就相当于不同的上山的路,上山后在山顶上都是一样的。

所以,在起点上都是一样的,修行的最终目的也都相同,不同的地方只在于他们上山的路不同而已。

正如金刚经所说:“凡世间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所以,在探讨易经的同时,可以读些佛学经典开发自已的根本智慧,让我们了悟宇宙人生大道。无论易经还是佛经,她们都是大智慧的宝典,我们要倍加珍惜、用心诵读体悟才是。

几乎可以肯定,佛经的根也包涵在易经里,周易六十四卦,而金刚经三十二品,这不是偶然,是对易经的尊重,易经有六十四种变化,而如来只说三十二相,可见,易经对佛经同样是包容的。

理学家朱熹解释了周易同佛学的关系:“东方圣人出焉,西方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
在形而上的层面,孔子给易下了一个定义叫太极“易有太极”;他的内涵是“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故。”这个内涵与佛学的不生不灭的真如是完全一致的,都是指绝对的精神而不是物质。老子的道也是,“道可道,非常道。”也是说道是绝对的,不能用语言表述,亦即“易,无思也”的另一种表达,佛学用“不二”来阐述这个道。
这三教的分歧存在于对形而下的看法上,佛学的解释世界与社会的根本定律只有一条,“善有善报,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