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则人历史典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1:52:32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灵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以上诗句中有3则历史典故。我知道第一个是霸王别姬,不知道其他两个是什么

花声·怀古

作者:(元)张可久

正文: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赏析:

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故用“怀古伤今,慨叹民苦”来概括该曲的中心思想是最恰当不过的。
文章怎样“怀古伤今,慨叹民苦”的?先用三个典故:一是霸王别姬,即楚汉相争时,项羽被困垓下,突围前与爱妾虞姬悲歌诀别,虞姬自刎而死。项羽突围至鸟江岸也自刎而死;二是曹操被蜀吴联军大败于赤壁;三是班超空老玉门关外。引出英雄美人的故事,寄寓了作者对时世的看法,项羽、曹操、班超这三个秦汉时期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功业英名虽然万古不会磨灭,但他们的功业英名是以“生民涂炭”为代价的,这是一;二是作者没有褒扬三位英雄的业绩,只交待他们的失败与不得志,便说明历史上像这些英雄人物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作者为何对英雄人物的成败得失而无所感慨呢?这和他悯民生,体民苦的思想有关,当时的封建王朝内部,君昏臣庸,统治者之间你争我夺,为了争夺到权位及天下的目的,他们总是打着“吊民伐罪”,“以有道伐无道”等为民的旗号,以取得老百姓的支持,并借助老百姓的力量去实现他们的欲望,到头来遭受伤害的仍是老百姓,所以作者无不伤心地发出感叹“伤心秦汉,生民涂炭”,此句也意在表达英雄美人虽有壮烈哀艳的故事,但在历史的画卷中最值得同情的是苦难的百姓,最痛心的是天下的百姓,反映了作者最本质的情感。

除了你说的那个
战火曾烧赤壁山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火烧赤壁,打败了曹操
伤心秦汉,生灵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是秦始皇焚书坑儒
应该还有一个应该是讲汉朝的李广将军的吧,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美人自刎乌江岸:霸王别姬
战火曾烧赤壁山:周喻火烧赤壁
将军空老玉门关:李广终老未封侯

周瑜火烧赤壁,李广年老难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