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的实质是不是就是骨质的晶莹颗粒?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2:35:49
是不是高僧坐化后火化后的物质如果是骨质的晶莹颗粒就可以确定为舍利子?这种可以永久保存?

舍利子的定义、状态、成因、成分和社会作用 标签: 舍利子 一、舍利的语言渊源和现状

梵语中的sarira(音译),就是被国人在汉语中神化的“舍利子”,其实,梵语中的本意是:遗体,遗物。佛教认为,修身向佛者,身后的遗体就是舍利子。如果整个遗体原封不动,全尸保存,就是全身舍利(holistic sarira),如果经过火化,那么遗体的骨灰等就是碎身舍利(broken sarira)。舍利未必都能长久保存,例如全身舍利,有的会腐败,最终消亡。为了纪念过世的佛教高僧,那么也可以用其它宝石作为高僧的舍利,例如海灯法师圆寂后,他的徒弟就把许多五光十色的宝石托称他的舍利。

不经过火化,没有冶炼过程的遗体,也是舍利。所以古埃及的木乃伊就是一种舍利。有的地方,因为偶然因素形成的干尸,也是舍利。经过人工防腐处理,停放在水晶棺里供人瞻仰(苏联、朝鲜、越南、中国)或参观(如菲律宾)的遗体,也是全身舍利,例如苏俄的列宁(曾经停放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曾经停放在莫斯科)、朝鲜的金日成(停放在平壤市)、越南的胡志明(存放于河内市)、菲律宾的马科斯(停放在佬沃市,Laoag)遗体,都是舍利。

二、舍利子的成因

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

1.父母生育。人只要生下来,就会去世,去世后的遗体,就是“舍利子”。

2.后世的意愿。后世愿意保留先辈的遗体或者部分遗骨骨灰。

3.后世的添加。后世为了纪念先辈,或公开或隐秘地把色彩纷呈的宝石(如雨花石、水晶石、鹅卵石等)托称为先辈的舍利。有的时候,为了防止盗贼偷盗舍利,还用象牙、石料等做成“影骨”舍利,用来迷惑盗贼。这些影骨舍利和真身舍利一道,都构成了舍利。

4.世人的崇拜。世人对先祖的崇拜,由来已久。世人对宗教的崇拜,力量无穷。

三、舍利的化学成分(以碎身舍利为例,因为全身舍利化学成分太复杂)

1.碳酸钙说。认为既然舍利源于人的骨头,经过煅烧,碳酸钙的成分居多,因此比较脆弱易碎。

2.草酸钙说。认为佛教徒吃素,所以舍利应当是结石,所以成分应当是草酸钙。现在看来未必单一,也许还有三聚氰胺成分。

3.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