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与五四运动的比较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6:27:54
从各方面,要有结论,拜托了

戊戌变法: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的改革
主要是要学习西方 实施君主立宪制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央和地方一部分当
权的官僚在严重的“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
施。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清政府面临太
平天国和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经过四年
的酝酿和争论,决定“两害相权取其轻”,首先把“心
腹之害”的太平天国和捻军镇压下去,而后再设法抵御
被认为是“肢体之患”的外国侵略。为此,它开始实行
“自强新政”,主要内容是引进和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
技术,首先是军事技术。在这方面,以对外国侵略者退
让妥协的策略,争取其军事上的支援,加强镇压太平军
和捻军的军事力量。当时主张办“洋务”的一批贵族和
官僚,被称为“洋务派”。其中主要人物,在中央有奕
□、桂良、文祥,在地方官僚中有曾国藩、李鸿章、左
宗棠等。为了适应形势需要,1861年清政府成立了以奕
□为首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办理外交事务为主,同
时办理以“自强”、“求富”为内容的洋务活动。
然而,洋务运动的指导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洋务派要用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卫吾尧舜禹汤
文武周公孔子之道”,即用科学技术为手段,达到维护
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洋务派官僚不愿也不敢提出把专
制制度改革为民主的政治制度的要求。正是由于洋务运
动本身既不能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控制,又不可
能摆脱封建势力的阻挠和浸蚀,因此也就难以避免失败
的命运。1894年(光绪二十年)清政府在中日战斗中战
败和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证明了富强未能达到,
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戊戌变法

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政治运动。发生于1898年(清光
绪二十四年),因以干支计为戊戌年,故名。又称“戊
戌维新”。
19世纪90年代,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
国的浪潮,清朝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