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存天理,灭人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3 18:46:44
简要评述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社会思想

麻烦了呀 谢谢

。老实说这是废话。天理?
何为天理?简单的来理解:公平,公正便是任何一个时代的天理。也是真理。
而天理是被创造出来的,其实也就是政.府创造的。历史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在有公平公正的天理之下,谁也别想着去创造出另一个天理。

存天理:维持现有政府所创造的真理,
灭人欲:毁灭人们想要创造另一个真理的思想,

这就有个问题了:到底是镇压?还是合理的毁灭?
在讲究绝对自由化的后现代主义社会。你觉的呢?

守成之思想,庸人所行之道而已。我非常鄙庸。所以我说这是废话。

“存天理,灭人欲”

理学的初创者为北宋的周敦颐,而发扬光大者是程颢、程颐两兄弟以及南宋的朱熹。程颢字伯淳,程颐字正叔,洛阳人。二人同师于周敦颐。周敦颐提出「无极」是宇宙之根源,而二程则更进一步提出「理」是天下万物之本。但程颢注重内心修养,后为南宋陆九渊所承。程颐主张格物致知,并提出「去人欲,存天理」,宣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其主张由南宋的朱熹所祖循,并称为「程朱之学」。

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卷四)后世人评判宋明理学时,多言“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的自由等。实际上朱熹的这句话反映的是宋儒的理欲之辩,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想了很长的时间,总觉得后世的理解有问题。我认为朱熹的这句是继承和发展了孟子以及二程的思想,有其道理所在。
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卷七)简单的说,朱熹主张的是明理见性,人为自己的私欲所蒙蔽,所以看不到自己的真实面貌,所以不能体悟到天地之理,要想体验到、找到万事万物的共同之理,就要除去人的私欲。孟子提出了“尽心”、“存心”、“养心”之学,“尽心”就是要在认识上达到自我超越,“知性知天”;“存心”也便是“养心”,即是养性知天,所以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孔子的意思是人有不同,但初始共同的地方很多,但是由于习染性情就变的很复杂多样了,孟子在这个问题上认为人的“真我”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