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前的评书可以任意的篡改历史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00:38:50
虽然评书和小说都可以艺术的添加,但是有时候也太离谱了吧!
例如看《薛刚反唐》,本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薛刚,势力大概连徐敬业都不如,怎么他的手下竟然能够摔死武则天的老爸?武则天初次入宫的时候她老爸就死了三年了,反正里面的内容完全都编的离谱了。还说李旦是王皇后在冷宫中生的儿子,云云。
最近听《契丹萧太后》,把辽景宗又变成一个荒淫无道的主,那韩德让和萧燕燕竟然是在为摆脱辽景宗的骚扰时候认识的。
还有杨家将系列,其实那个潘美的原型根本没有针对杨令公,只不过是疏忽偷懒,所以造成了杨令公之死,结果就变成了一个千古大黑脸。
这样的太多了,不一一举了,古时候人难道这么有想象力,可以这样天马行空的编写历史?
适当的添油加醋是可以的,但是也不能离谱,完全是误导普通人民。

评书就是中国的一中艺术形式,你不必要那么追究。评书当然要塑造一个能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比如《薛家将》里的薛刚。就是因为他踢死太子,惊崩圣驾才导致薛家满门被抄,才有了薛刚反唐这些事情。如果薛刚是个窝囊废,那么说书的说的他干什么?是吧?他闯了祸,才有精彩的故事,观众才爱听,这些人才不至于失业。为了艺术的需要改一下历史往往有意想不到的作用。这样这种古老的艺术才能发展,生存。
  再说说《契丹萧太后》 辽景宗历史上其实不坏,但是书是为了要塑造萧太后这一女中的豪杰才学要的,只有把辽景宗塑造坏了,才能体现萧太后的聪明,机智,勇敢。
  还有《杨家将》其实当年潘美和杨业是磕头结义的兄弟,但是当时杨业出现危险时,潘美发不出救兵,为此耽误了战机,是杨业丧命,其实那都是主帅的过错,他嫉妒杨业的本事,才故意往死正杨业。但民间误以为是潘美导致杨业死的,所以小说中潘美化为了潘仁美,害死杨业,杨七郎等人。《杨家将》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塑造杨家满门忠烈,满门英雄,那么必然要有一个白脸的来阻断,这个人是谁?不能是王冼,只能是潘美,所以潘美才命不太好,成了奸臣。
  类似的小说还有《大明演义》蓝玉,胡惟庸等人根本没有提及,李善长也成了配角,是因为评书的需要,才有了乱世山七雄结拜,这样才有了《明英烈》这部传统评书。
  你不必要太追究这些原因,其实评书就是图一个乐子,图一个高兴,不接近历史是很正常的。再说历史没有小说那么曲折,动人。古代大将打仗哪有什么招式,不就是谁力气大谁赢吗?评书里不就有了什么套路吗?不必要过分追究。

我觉得楼主有必要知道什么叫评书!
评书 píngshū
[storytelling] 曲艺的一种。一人演说,通过叙述情节、描写景象、模拟人物、评议事理等艺术手段,敷演历史及现代故事。北方语系通称评书,南方多称“评话”,也有称“评词”的
敷衍历史的!

评书...是讲故事~~~
你当是百家讲坛还是老师上历史课噶?
没事去跟评书较什么真?
要是真有这个钻研劲,研究下我们还未知的历史之谜做点贡献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