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9:52:39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我觉得: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廊? 这里改为画廊更好一点,画廊之与画扇愁怅更长~ 读起来也更加有意境~ 更重要的是,改成画廊,那种意境一下就出来了: 愁怅的人慢慢地走在长长的画廊里,静数愁怅~走过长长的画廊就像回忆过漫长的人生~
好像也在哪里见过写成画廊的,不过没百到,有知道的吗? 你认为是画扇好,还是画廊更好呢?
纳兰性德词全集(《饮水词》)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是“清词三大家”之一、“满清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花》词的首二句。纳兰词现存300余首,内容广泛,但以爱情(悼亡)词最哀感凄艳,引人共鸣。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人生如若(与意中人)总像刚刚相识那样,应该是非常甜蜜幸福,可以相亲相爱直至白头的,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出现像秋风一起画扇就要被收藏那样被人冷落、遗弃的悲惨结局呢?。
这里“秋风悲画扇”是用了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 》,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纳兰词在描述男女感情纠葛上,确是独树一帜的。这首词也是纳兰性德在总结了流传于民间的种种爱情悲剧后得出的切肤结论。试看,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焦仲卿与刘兰芝、唐明皇与杨贵妃......这些悲剧故事无不催人泪下。所以从文学上说,“画扇”一词是不可替代的,因为一,作者是想用这个典故来引出自己所想表达的结论并用后面的词意来论证,原作如此,后人只能评述,无权擅改;二,你所表述的“画廊”内涵颇有现代词汇意味,如果借用纳兰这两句来作某种时尚演绎,“画廊”代“画扇”也未尝不可,但若从文学角度非要把“画扇”改成“画廊”则万万不可,因为它将与原词的意境大相径庭,纳兰地下有知,恐也不会同意;三,按词格,《木兰花》上下半片第一、二句与未句要押仄韵,“见”、“扇”、“变”在《词林正韵》是第七部仄声韵,属同一韵部,而“廊”是第二部平声韵。若“扇”改“廊”就出韵了。
个人浅见,不知意下如何?

我觉得还是画扇好。这个词,是写一个女子吧。扇子更与女性接近,更容易勾起对此女子的爱恋。而改为廊,意境就变成诗人对人生的思索及忧愁,这与诗人原来要表达的意思出入很大。你说呢?

廊属平水韵下平七阳,为平声。木兰花第二句应为仄声。并且廊属“唐韵”,使用廊字出韵,不可改动。
秋风画扇典故出自汉成帝时,班婕妤受冷落所作一首《怨歌行》。扇子到了秋天就不会再用了。以喻被抛弃。而画廊又能比喻甚么?且不说不能改,就算改了,作者原意亦被改动,不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秋风画扇是诗词里的一个意象符号——扇子是夏天用的,等秋风起了扇子又该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