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理解我国体育管理的举国体制和发展趋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06:49:59
重点放在 发展趋势

1 “举国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我国竞技体育实行的“举国体制”,是一种为实现国家目的,调动和集中全国力量对竞技活动实行以国家机构高度统一管理体制的简称。即国家管理型体制,由国家一家来办竞技体育,社会基本上不参与。“举国体制”是在计划经济的历史条件下,集权于体委,对体育实行独家领导和管理的模式。建国以前战争年代的管理习惯的延续,建国初期国际上的封锁,社会主义僵化模式的束缚,国民经济基础薄弱的限制,增强国民凝聚力的需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便产生了以“举国体制”为核心的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简言之,“举国体制”的产生是在整个国家处于完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必然。这种国家宏观管、办体育的制度具有相当积极的历史意义。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举国体制”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通过统一规划、调配、布置,来保证部分重点项目的形成优势,攻击尖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使得作为整体的中国体育树立了在国际体坛的形象,树立了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 “举国体制”对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
  竞技体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展示国家科技、经济、文化的重要窗口。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孕育了数千年华夏文明的中华大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发生了一系列新的飞跃。同时,1979年中国恢复了与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关系,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后,中国当代体育成了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机遇,迎接挑战,原国家体委及时调整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统一竞技目标,突出奥运战略,集中力量,把有限的人、财、物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并通过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将全国上下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群体,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自觉的追求竞技体育的最高目标,使中国的竞技体育从此踏上了建设体育强国之路,中国体育开始了全面走向世界的历程。对此,从历届亚运会和奥运会获奖牌情况可略见一斑。

举国体制”是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报刊对中国体育体制的一种褒义的概括。后来在中国体育学术界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主要是指中国体育事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了一定目标和需要,能够有效地统一、集中国家力量使某些方面